[get-weather-slider]

原民女性發表新書 「她們」分享生命經驗

大綱

一群原民女性,在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不同身分上,自我覺察與反思生活角色的價值,她們將自己的生命經驗寫下來,並且編撰成一本書,名為「她們」。希望藉由這些故事,讓原住民族女性聲音能夠被聽見、被看見,期待能夠翻轉社會,讓每一種聲音都能被包容與好好的對待。

她們,是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原住民族女性,在公務體系助人工作、在政治體系裡也有著不同的角色,但是也都被母親、女兒、伴侶這些身份框架著。這十位原民女性,將自己的生命經驗記錄下來集結成冊,在世界閱讀日的前夕發表出來。

主編 adus·palalavi(余桂榕)說著故事初衷:「所以這本書透過我們十位作者的生命敘事寫出來了,因為我們在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吶喊、很多的哭泣,很多你在回顧生命經驗的創傷,會再一次的在她的身心靈作用。」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 紀惠容也指出女性劣勢:「我們說女性在台灣的社會(地位)本來就是比較低落,那如果再講到原住民,她們又是被壓迫,她們在雙重壓迫之下如何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所以我鼓勵更多年輕的女孩,去看她們的生命故事會得到啟發的。」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原民的移動經驗、政治參與,都在主流與非主流之間拉扯與交織,像是長年在公務體系的石惠貞、江愛珍。因為看見需求而寫出期望、看見問題而期待改變,期盼藉由書寫生命故事,讓讀者思考翻轉的可能性。

公衛護士 Upa·Badu (石惠貞)指出:「原住民(族)的事務其實是經緯萬端,它涉及到的層面非常多,如果是只有成立一個二級單位原住民事務所或者是原住民行政中心,其實沒有辦法去整合相關行政單位的業務聯繫,那真的是希望這本書能夠去催生原民處、原民局的成立。」

立委地方助理 Panay (江愛珍)表示:「其實我覺得在政黨政治的社會上,在台中(從政)女性比還是比較薄弱,但是我覺得在跑選舉的場合裡面其實有很多那種舊思維,就是說妳女生嘛,不然我們來喝幾杯;女性有我們自己的天地,也有我們自己的空間,為什麼不用我們自己的方式?」

另外,來自花蓮太巴塱部落的社工曾梅玲從事多年的社服工作,轉而從事咖啡產業,結合社工領域與農產行銷。過程中她體悟到原民社會文化、以及集體經驗關鍵,更是點出原住民族性別平等的價值,以及發覺文化分工的價值。

善牧基金會社工 Cihek·Imay(曾梅玲)也指出:「回到阿美族來講,他們會覺得其實男性他好像是在年齡的組織階層,它比較對外;女生的部分她好像必須在家裡要教管孩子,原住民的部分其實有他對性別分工,或是文化分工的重要,就是要回到他的生活文化脈絡去。」

主編 adus·palalavi(余桂榕)期許後續的效應:「身體、心理、靈魂的健康它是合一的,那我們會跳到比較是個人存在身體現象學的脈絡來談的時候,我不希望這本書用女性主義的脈絡來看她們,我希望減少她們再一次受傷。」

余桂榕表示這是一本在自我認同與族群文化的經驗敘事,也是定義與認識自己的過程,「她們」看見自己並反映對話,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尋根或找到意義與傳承,期望能激勵出台灣多元文化跨域的觀點

責任編輯:黃昱憲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