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在現場細心地解說,介紹文物過去的使用方式以及過往歷史。這裡是心繫Fata’an共作展的現場,在歷經2年的溝通協商後,終於順利把館藏60多年的古文物帶回來部落進行展示,祭司Unak‧Tafong的孫子也在現場介紹祖父過去進行儀式時穿戴禮帽的故事。
在地居民 Mayaw Tafong (何德信)說明:「做大祭祀的時候戴這個大禮帽,小一點的祭祀就戴那個小禮帽,很高興能夠看到以前老人家的食衣住行,這些文物回來我們大家都很高興。」
馬太鞍部落會議主席Lalan‧Unak(蔡義昌)表示:「古物回鄉就是靈魂回鄉,所以心裡非常感動,半年的時間我們培訓未來的豐羽計畫文史工作人員。」
本次展覽共有48件珍貴文物返鄉,從服飾到農耕機具甚至是馬太鞍特有的鼻笛,從不同層面逐一追溯過去的人文風貌。部落也趁著這次機會協同相關單位舉辦系列活動,培訓在地解說員,為將來馬太鞍豐羽計畫預做準備。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壁榛說明:「重點不是在這個文物回不回來,而是在這整個共作的過程裡面,藉著文物的回來能夠重建恢復馬太鞍大部落的精神。」
花縣府文化局長吳勁毅補充:「七八十年前,Unak‧Tafong阿公那個年代的東西如何傳承下來,明年只要年輕人願意參與回來,繼續田野調查和記錄的工作會持續進行。」
中研院表示,這是第4次與部落合作展出的計畫,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展期即日起到明年3/4為止,歡迎民眾前來欣賞了解曾經過去發生在馬太鞍的珍貴故事。
責任編輯:孫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