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案管理中心」,在東華大學正式揭牌啟用,也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體系揭開序幕,23號原民會辦理「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論壇」,推動知識建構、知識實踐跟雲端服務的中長期三大策略。
原民會副主委 Afas Falah (林碧霞)表示:「專管中心針對這16個族群,所做的研究未來如何,再來蒐集起來,變成我們雲端服務的資料,在公部門裡面的所有研究計畫,要導入到雲端來,然後透過分類的這種形式跟模式,被大家所應用。」
而這項計畫,依據2016年,總統蔡英文也主張,從中央到地方教育機關,在各教育階段要納入原住民族的世界觀、文化、語言跟傳統知識學習課程,藉著2019年「原住民族教育法」完成修法以來,第5條中明訂原民會要會商教育、科技、文化等主管機關,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到了2020年行政院核定5年的「建構原住民教育文化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這項計畫雖然才剛起步,學者都抱持高度期望,同時也提醒校園中,可能存在的文化錯置風險。
環球科技大學榮譽教授蔡中涵說明:「我們的知識會轉達錯誤,所以現在我們知識體系還沒有建構起來,又要學校先做這個,會有文化錯置的問題,所以我是比較擔心這邊,大家我們接著起步,把這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早點做好。」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童春發說明:「我們要建構部落成為能量,重新找回能量然後那個成為出口,學校本身教育就是要表現,讓那一個彼此共榮,成為大地共榮的文化價值,是展現在我們這裡。」
要以原住民族主體,體現文化知識價值,2022年原民會已核定補助8個族別的知識研究中心,未來也將陸續設置其餘8族的知識研究中心,而5年計畫更是全球首例,以國家力量推動的重要政策,也期許在2025年計畫執行期滿時,也能在堆動計劃的過程中,定義出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內涵。
責任編輯:芷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