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近年氣候變遷影響,只要降下大雨,原鄉總會出現道路跟土石崩塌現象,眼看台灣進入梅雨季節,原鄉多處基礎建設是備受挑戰。位在苗栗南庄的大東河溪流域,早期建造的防砂壩,已出現多處結構受損,水土保持效能降低,為了保全居民安全,以及生態平衡,林務局規劃下中上游,防砂壩修繕工程。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副處長劉忠憲說:「除了會針對既有的防砂壩,在整個野溪河防安全上面去做一些考量,了解現場的防砂壩野溪土砂淤積情況,怎麼既就有防砂壩做一些改善,會經過我們詳細的學理分析演算來了解土砂的運移。再來決定整個防砂壩改善的方案。」
這三處防砂壩重點規畫區,分別在下游的加拉灣大橋到大窩橋之間,既有的防砂壩出現損壞,土砂淤積及改道,中游的直接保全對象則是,陡緩交界石壁橋和苗21線,上游則是有大量不安定土砂的九布斯喬跟苗21線。而這次施工,防砂壩改善工程為首要任務外,同時也要兼顧在地生態保育。
工程顧問公司技師張先生說:「水域當中的魚類或是水中生物,牠只能下去牠上不來,第二個因為我的壩很高,所以有一些像食蟹獴、白鼻心、山羌,牠也沒有辦法度過落差很高的防砂壩,進到水域因為牠要喝水、覓食,這些行為統統都沒有。」
過去只有防砂功能的防砂壩,要如何轉型為兼具生態友善的多功能建設?就考驗林務局跟相關單位,思考跟大自然共存的施工方法,然而族人對修繕防砂壩,維護生存安全雖然給予正面肯定,但也建議比起封閉式的防砂壩,是否也能參考知本森林遊樂區中的「會呼吸的攔砂壩」,因應溪流在不同狀態時期的防砂需求自由調節。林務局也表示在未來3年內工程規劃中會納入研議,期間也會跟族人充分保持雙向溝通。
責任編輯: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