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了解早期撒奇萊雅族族人所穿著的傳統服飾,因此特地來到中央研究院的民族博物館,希望藉著這文物,找到與祖先的連結。
撒固兒部落頭目Buting Nukay(林昭雄)表示:「一百多年來我們看的東西,尤其是在現代這個時代的話,沒有那種機會看到,只能夠說過你們中研院這個平台,我們才有機會看以前老人家的穿著。畢竟那個年代,他們能夠製成這樣的一個服飾代表這個族群的象徵,真的是很令人動容。」
有別於我們現在常見的撒奇萊雅族服飾,這11件文物是以黑色布料為主。中研院就表示,這11件文物,其實就是撒固兒部落的祖先,捐贈給中研院的文物,大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無論在稀有性、歷史價值上,都非常地重要。
撒固兒部落族人Kala(蔡文進)表示:「我們鄰近附近的族群的衣服到底有怎樣的差異,它到底有沒有這樣子的特殊性讓它可以變成部落的一個文化資產,所以我們藉由這一次去比較,甚至讓老人家知道說以前部落的老物件,甚至是他們自己穿過或是自己製作過的衣服,是在地人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別人的,我們真的跟人家的不一樣,所以好好把這些技術流傳下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主任郭佩宜表示:「過往的這個文資,在官方博物館的提報都是由上而下,由專家學者來選擇哪一些是比較重要的文物,但是我們覺得說應該要尊重原住民的主體性,那由原住民族的族人自己覺得說這一批東西在我們族人的文化體系裡面是重要的,應該要有這樣肯認的價值,所以我們希望這個文資提報的方式能夠下而上。」
透過這次的行動,族人期盼能為自己的祖先以及後代盡一份心力,並開闢一條找尋撒奇萊雅族自己文化的道路。
責任編輯: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