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關注醫療平權的國民黨立委盧縣一,28日在立法院再度為偏鄉醫療發聲。盧縣一指出,政府推動多項計畫雖然方向正確,但沒有真正回應偏鄉最急迫的「醫護人力不足」問題,反而讓地方醫護承擔愈來愈多業務,卻看不到結構性的改善。
行政院長 卓榮泰 VS 國民黨立法委員 Sasuyu Ruljuwan(盧縣一):「這些計畫很好,可是我們沒有看到你們實際上對我們地方上有要做什麼改變,因為(醫護)人力就是這些人,你一直不斷地計畫加進來,可是你沒有去想要把它整個組織改變,或者說你要怎麼把我們的原住民人才,把他挪進來一起服務我們的族人?(我們現在有一個優化偏鄉醫療的精進計畫第二期,目前在執行當中,其中就是除了強化在地的緊急醫療的量能之外,也充實在地醫療的人力問題。)」
卓榮泰回應,精進計畫第二期將持續推動至116年,目標是讓偏鄉醫療人力與急救量能真正被補強。除了偏鄉醫療需改善,民進黨立委范雲也提到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現行《社會救助法》設定過多門檻,反而讓中低收入戶擔憂身分資格喪失,不敢增加收入。
衛福部長 石崇良 VS 民進黨立法委員 范雲:「因為(中低收入戶)他只要,賺一點點錢,然後他就會脫離這個身分,他還不敢去賺錢,所以沒有一個脫貧式的設計,應該是鼓勵他,給他一段時間,賺更多的收入 脫離這個身分。(我們在年底之前,就會把我們再修定過的版本,送到(立法)院裡面。)」
不論是醫療資源不足,或是社會救助機制缺乏脫貧誘因,立委都呼籲政府必須提出更具體的制度改革,才能真正回應弱勢族群的需求。
責任編輯:王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