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a’an部落居民 Haloko:「請給我提高補償金額,為什麼我要訴求?房屋補償金額。」
在立法院門口丟水球表達憤怒,正值審查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預算期間,有族人表達訴求,喊出房屋受災的補償要分級。
Fata’an部落居民 Haloko:「(淹水)算50到100公分的、然後有的全淹全毀的,都40萬你覺得合理嗎?所以我建議分成三個制度,這邊寫得很清楚。」
就盼預算精準到位,因為Fata’an部落青年也質疑特別預算著重工程復原,批評分配嚴重失衡,對災民重建及照顧不足。;就連有的受災部落也完全感受不到資源協助。
加里洞部落居民 江晏瑜:「只要馬太鞍溪的上游降雨或是加里洞東側的海岸山脈降雨的話,溪水就會迅速地倒流,所以對加里洞而言這不是單純的淹水問題,這次災後帶來的環境變化影響。」
立法院內,原民立委也接連提出質疑,並遞交居民訴求;主管機關工程會指出,中繼宅需求目前約60多戶、預算足夠,也強調用在居民的預算屬於慰助性質。
工程會主委 陳金德:「我們那個錢每戶35萬針對保全戶跟受災戶,35萬是提供給家園的清理復原,那當然有一些財損是補助慰助性質、並不是補償或者是負責要重建個人的房屋重建,我想這個非常不同的意義。」
陳金德指出一切按照相關特別條例以及朝野協商的結論辦理;到底能不能提高用在災民身上的預算比例?恐怕還有待討論。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