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跨族群Podcast年終分享會 呈現多元文化交流

大綱

由三位不同族群主持人共同打造的Podcast節目《How do you Tu 木土杜的接客聽》,11/16以年終分享會形式,邀請聽眾一同回顧今年的精彩時刻。此節目特色用聲音搭起跨族群的橋梁,呈現多元文化的交流,也讓每個聲音都被聽見。

主持人 研究伸 & 主持人 木土杜 & 主持人 Cumay熊伯:「Lima講看覓,原來遮精彩,大家好,我是說台語的木土杜,大家好我是研究伸,大家好我是Cumay。」

以輕鬆又鮮明的語言開場,三位來自不同族群的主持人,透過多語交織的方式,展現《How do you Tu 木土杜的接客聽》的節目特色。從2021年開播以來,以接地氣的台語作為主軸,帶領聽眾認識台灣多元而深厚的本土文化。

主持人 Cumay熊伯:「我們是想要透過這個節目,去告訴大家說台灣不是只有一種面貌,我們有很多元的面貌,而且這個也是台灣的軟實力。」

節目的魅力,不只在語言的多樣性,更在於它試圖拆解彼此的陌生。透過不同族群的觀點出發,讓聽眾在談笑之間理解語言背後的歷史脈絡,也讓文化差異成為互相靠近的契機。

主持人 研究伸:「既然說我們今天要做和解這件事情,其實和解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人,雙方彼此認識彼此,那用語言的方式其實是我覺得,最好可以理解彼此的一個過程。」

聽眾 Kalesekes Tjagaran:「族群的議題還是一些知識性的部分,那其實聽起來很輕鬆,不過裡面可以學習到很多,然後也感受到很多一些,甚至是感動的部分。」

節目中的靈魂人物「木土杜」,雖然是凱達格蘭族人,卻以流利的台語主持。她表示,語言不是界線,而是反映地方與社會的變遷的媒介,也因此形成她獨特的文化視角。節目也常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來賓,跨越族群分類,用更包容的方式談論多元文化。

主持人 木土杜:「我們其實也是運用這樣子的一個文化的資源跟資產,也滿享受在這過程,所以也透過這方式,也結交了跟我們很多一樣,喜歡台灣本土文化的朋友。」

聽眾 Anna:「我感覺我們印尼跟台灣好像是一個家庭,因為我也在台灣住很久了,所以我覺得我也是
好像台灣人一樣。」

在快速又喧鬧的媒體時代,《How do you Tu 木土杜的接客聽》希望透過語言把不同族群重新連結在一起。用聲音與對話提醒大家,理解彼此、好好說話,也是文化的一種守護方式。

責任編輯:Nxy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