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的白偉吉是谷關工務段工程員,今年獲得搜救有功人員,從行政院長手中接下獎狀,他認為是工作團隊共享的榮耀。
谷關工務段工程員 白偉吉:「其實有時候還是滿辛苦,當災害發生的時候,其實我們必須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比如說道路坍方阻斷或者是有一些道路被沖毀,我們可能要想辦法把它搶通,當所有車輛通訊沒辦法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徒步前往,因為搞不好路裡面會有受困民眾,我們必須去把他搜救出來。」
原鄉山區災害頻繁,交通問題是持續面臨的挑戰課題,除了有賴工程人員搶修搶救,看不到的地方,又或者難以進入的地方,近年投入的無人載具也很關鍵。
無人機公司業務開發處長 姜兆民:「因為在山難發生的時候,需要被搶救的人員,可能只會露出一個手或者是半身的狀況,那我們在AI的訓練上,針對這些特殊的模型下去做訓練,所以幫助這些在搜救的人員,有時候不見得馬上看得清楚或是反應過來,可以透過AI的方式,先幫他做一個圈選或是辨識,那它在透過它的高倍率鏡頭,去放大去看那是不是我要搜救的目標。」
無人機不斷調整精進,也與各縣市災害應變中心及國搜中心創建平臺,資料能及時傳送,提高搜救的精準度;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明年AI大建設將持續開發。
行政院長 卓榮泰:「未來在無人的載具跟機器人方面,已經是成為我們在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AI新十大建設十項當中的一項。」
卓榮泰強調,透過無人載具除了是能精準救災,更能進一步保護這些搜救英雄的任務安全。
責任編輯:黃金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