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叫外送幾乎已成為民眾日常,且自由彈性的外送員工作型態也受到民眾喜愛,不過外送相關的權益如何受到保障,是一個大問題;針對近期社會各界對《外送員專法》的討論,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與Uber Eats、foodpanda、foodomo三大外送平台代表召開記者會,提出「外送產業十大建議原則」,盼作為政府立法參考。
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理事長 劉于遜:「那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產業健全的發展的立法的過程裡面,聆聽產業的意見,因此我們所拋出這個十大的外送產業的建議原則,那也希望可以做為產業裡面的平臺的參與者以及多方的這個不同利益關係者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外送產業十大建議原則」涵蓋外送員報酬保障、工作彈性、消費者計價透明、商家權益、停權爭議處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職業安全衛生等議題,力求外送員、商家、消費者與平台等四方權益平衡。
Uber Eats公共政策暨政府事務總監 馬培治:「那如果今天我們要針對一個有這麼多自由選擇的一個賺取報酬一個工作樣態去設下一個用傳統的工作模式去想像的,那我們就會創造出一個又自由又彈性、我隨時要做就可以做、但同時又保障薪資的一個工作,他在訂下一個專職每個小時固定報酬的保障,太多人要進來送、太多人進來平台會很難平衡。」
foodpanda 公共事務總監 郭昕宜:「呼籲政府在所有政策的討論當中,請一定要就是完善然後完整的考量每一個利害關係人,還有這個產業的長遠永續發展。」
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與三大外送平台代表呼籲政府,在外送產業法制化程序啟動前,應先召開公聽會,讓平台、商家、消費者、外送員等各方充分對話,避免規範對新興數位經濟產業造成難以衡量的衝擊。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