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台鄉成立的部落種子銀行正式啟用,並且在神山部落打造保種場域,透過種原多樣性保護計畫,讓傳統作物及原生植物及樹種能保存下來。
霧台鄉長 巴正義:「只有尊重自然,土地才能一直滋養我們、養育我們的生命,要一起見證一件非常特別也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小米正名和部落種子銀行的啟用。」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 陳美惠:「重視在傳統農業,這樣知識的保護跟傳承還有非常地保護我們周邊的森林環境,所以這一切都是很重要的軟實力。」
透過「合作、公開、分級、分享」的規範機制,減少種原流失,建立保存在地文化與知識的體系;霧臺鄉公所曾在8年前公開宣示40種小米品種與族名編號,展現守護小米文化的決心,此次更與植物分類學者合作,以霧台小米顯著生態特徵與族人採納的通用族語,依小米正名的科學程序申請,正式進入全球植物分類體系,兼顧生物分類與民族智慧,是全國首創案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 劉世慧:「這樣子的標本我們在發表到國際期刊之後,會把這個標本放在重要的標本館裡面。是依據國際命名法規來進行;這個(小米)正名之後、發表了它正確的名字之後,我們知道這是屬於我們在地的、那是我們特別的(品種)。」
霧台鄉長巴正義表示,守護小米就是守護文化與土地、更是族人世代延續的生命根基,希望透過小米正名與種子銀行的啟用,不僅保障糧食安全,也向世界展現魯凱族的智慧與價值;未來將持續結合部落、學術與民間的力量,共同守護這份獨特文化資產,讓下一代仍能在土地上延續小米的記憶與精神。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