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洪災滿一個月,光復災區依然百廢待舉,未來還有漫長的重建之路。雖然如此,民眾還是希望跟自己的家園共存,不太想要遷村,但是政府要有一個妥善的配套措施以及預防疏散計畫。
光復鄉居民 Awan(曾先生):「我是覺得有一個可以安置我們的地方,以後恢復之後再搬回去。」
光復鄉居民 黃先生:「遷村,不會去想啦,如果怕的話,1樓可以當車庫嘛住2樓,還是提早通知(撤離),我可以移啊,重要的東西車可以移啊,有中繼屋也可以啊,我可以住,慢慢整理我的家。」
內政府國土署也首度公開表示,選定在光復糖廠舊宿舍與大進國小東側農地,規劃兩處中繼屋提供重災戶居住。糖廠舊宿舍22間房可規劃11戶,預估最快十二月上旬可完工進駐。另外大進國小東側農地空間較大、可規劃30戶組合屋,因為是重新設置,大概需要兩個月時間,較適合長輩與行動不便者。有村長也說,大家遷村意願不高,目前較關心交通及中繼屋完成之前的住所問題。
大同村長 邱金仲:「再來一個問題就是說,中繼屋可以住幾年?這也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再過來他們說遷村,我認為是比較困難啦,遷村比較困難,這是我的感覺。」
此外,目前Fata’an部落以及東富村的Atomo部落與kalotongan部落都有提出安置中繼點的選址訴求,讓部落離災不離村,以免部落文化傳承中斷。國土署則強調,待部落內部達成共識,不會棄之不管。
內政部國土署長 吳欣修:「原民會都有參與相關的會議,我們也希望部落能夠早日達成一些共識,原民會也會去把他們所知道的一些結論,在重建協調會報裡面去做報告,國土署一定會去盡量協助大家,來進行相關的工作。」
堰塞湖洪災造成光復鄉上千家戶受災,一度收容安置1423人,目前還有283人仍在收容中心,重建安置工作每天都是在跟時間賽跑,至於何時有定案出爐,部落災戶也高度關注中。
責任編輯:N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