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復鄉的巷弄裡,志工拿著鏟子,一點一滴清出被泥土掩埋的水路。
Atomo部落居民 陳女士:「我們的水是直接這樣出去的呢。(都看不出來。)被蓋住了、被泥土蓋住。(所以那個整條裡面都還是泥土?)對,一定要把泥土拿走從這邊。(所以這個一定要先?)對一定要先通的,我們的這邊的水、這邊的那個住戶的水才可以出去。」
環境部表示,光復鄉的側溝密度極高,有些地區光是一公里就有五百個清水孔,數量驚人。
環境部長 彭啓明:「其實這個地方是遭遇到很嚴重的這個淤泥的這個壅塞,所以這個水溝如果打開一看,全部都是滿滿都是淤泥,那基本上要清是非常地慢,進度呢像昨天我們剛才講過,最慢的是一天只有清20公尺、最快的話是60公尺,你看有沒有30公里?那所以呢,我們其實這一次是希望志工能夠來幫我們家戶的側溝的部分能夠早一點清理,那我們是兩種方式並行,因為大型的機具是會比較快一點點,但是如果呢把一些側溝一些可以看得到的這個淤泥能夠清除掉的話,會加速整個進行。」
截至6日已有八台清溝車進駐災區,但因淤泥太厚、難以抽除,作業進度受限制;清完一段,另一頭又被堵住,只能反覆作業。
海軍陸戰隊66旅軍人 莊先生:「(就只能徒手這樣挖喔?)裡面空間太小。」
環境部強調,清溝行動不僅是工程任務、更是一場全民動員;志工與部隊的投入不只補足人力,更是重建家園、讓土地重新呼吸的重要力量。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