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梯坪海域硨磲貝在地守護隊長 陳杰敏:「大部分我們此地硨磲貝的顏色,硨磲亞科的顏色又分五種左右,五種左右的硨磲貝,褐色家族它為什麼存活率比較高,就是因為它有很天然的偽裝顏色,它會偽裝自己,不讓人類發現,最漂亮的在我們這邊就是綠色的,我把它稱為綠寶石。」
硨磲貝被稱為海中的玫瑰,港口部落的發展協會111年特別提出在地守護計畫,以科學的方式來保護環境,調查統計硨磲貝數量、定時派員巡邏與監視等。
石梯坪海域硨磲貝在地守護隊長 陳杰敏:「硨磲守護計畫四年當中,很多的夢想就是讓硨磲貝的數量更多,為什麼?就是如果你會潛水的話,你會覺得硨磲貝牠是一個很美、很美的生物,或是一種動物也好、珊瑚科目也好。」
經過四年的守護與調查,石梯坪海域目前記錄到硨磲貝達130顆,以諾亞硨磲貝數量最多,也有長硨磲貝、鱗硨磲貝,最大顆約40公分、最重7公斤。
海保署長 陸曉筠:「所以這一些長期以來一直跳海,投入海的人來說,到底海是什麼顏色?杰敏大哥的回答是海就是硨磲貝的顏色,所以其實這個是我們剛說在地守護計畫最大的核心價值,就是地方的人,守護地方的海。」
不過辛苦復育的硨磲貝今年卻遭人盜採,其中有一株22公分的硨磲貝不僅整顆被挖走,還連帶破壞周圍的珊瑚。
石梯坪海域硨磲貝在地守護隊長 陳杰敏:「我會極力地在部落裡面爭取,我在我們部落裡面爭取說,在部落會議裡面開個會,開個會之後,在全村民或是我們部落裡面,都同意之後我再呈報給各議員,然後照著程序再給縣政府,然後在保育區的管理單位,把它列為保育物種。」
海保署長 陸曉筠:「因為這個是比較偏向地方政府去列,還有那些的物種,可以把這個物種去列進來,另外一個部分,我們也在討論說是可以再設那個監視器的系統。」
海洋保育署自2022年起特別支持港口部落石梯坪硨磲貝在地守護行動,石梯坪試驗區將以「棲地種原」為概念,未來希望成為台灣海洋保育基地的典範。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