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沉浸式音樂劇場 帶領觀眾重返林班時光

大綱

沉浸式音樂劇場「星空下的火堆」6日在台北華山登場;由排灣族音樂人丹耐夫.正若與排隊布灣灣家族共同演出,靈感來自專輯《穿越.林班.歌》,透過燈光與樂聲重現林班地的夜晚氛圍,帶領觀眾走進土地、歌謠與族人之間的緊密連結。

劇場燈光落下,微弱黃光灑在丹耐夫.正若身上,沉浸式音樂劇場正式展開;這場演出源自丹耐夫.正若與排隊布灣灣家族今年推出的《穿越.林班.歌》專輯,為了讓觀眾回到民國五零年代的氛圍,特別打造「星空下的火堆」沉浸式音樂劇場,帶領大家重返林班時光。

星空下的火堆藝術總監 丹耐夫.正若:「我們都一定是在那邊(林班地)深山裡面去過夜,那一到晚上就是沒有燈嘛,對不對?其實營火是唯一的亮光的來源,還有月亮、星星這三種光都在一起的時候,會特別地氛圍特別的不同。」

丹耐夫.正若回憶,林班歌原本結合部落民謠,為了讓不同族群都能共鳴,便以直白的中文演唱;這次專輯與劇場更邀請知名音樂家柯志豪擔任音樂總監,他回憶錄製音樂時的過程特別將大家聚在一起,讓創作過程更貼近舊時代的生活節奏。

星空下的火堆音樂總監 柯志豪:「就是以前的錄音、以前工作的方式,大家都住在一塊、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推進的這種方式,那我的期待比較像是這個,就是怎麼樣可以透過我們台灣記憶裡面一些東西,然後可能在這麼快的時代裡可以把動作放慢,對,然後去感覺每一件事情那樣。」

製作人烏瑪芙則說,團隊在六年前就深入部落進行田野調查,這次更融合爵士元素,讓傳統林班歌展現新的層次與情感。

星空下的火堆製作人 烏瑪芙 巴剌拉芾:「應該讓大家知道林班是什麼、它跟我們原住民有什麼關係?其實我們一直在說故事,然後說台灣原住民跟土地的故事,這個是我們的出發點。」

星空下的火堆藝術總監 丹耐夫.正若:「這一些變化,你看中間有歌詞的運用、有日語、有中文也有其他的各個族的歌相會了以後的運用,每一次唱都會有特別的感動;那一種感動我是覺得是我今天唱得還不夠好啦、明天會唱得更好那一種想法,所以就會一直這個是一種動力,讓我就一直要去唱它。」

在樂聲與燈影交錯下,現場宛如在月光下圍著火堆吟唱,觀眾彷彿與表演者一同置身林班裡,聽見歌聲裡流轉的土地記憶與部落故事。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