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咚咚聲承載文化記憶 泰雅地機織布展揭幕

大綱

為了讓泰雅族的傳統織布地機製作方法延續下去,Pasang.Hayung是宜蘭縣傳統木工藝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6日特地展出「咚咚的身體記憶」,就是要透過「咚咚」的聲音,把傳統技藝傳承給下一代。

隨著咚咚聲響起,耆老示範泰雅族傳統地機的製作;沉穩的敲擊聲不只是工藝聲響,更承載著族人的情感與技藝傳承。

這場由文化部文資局與宜蘭縣府文化局補助的「C類無形文化資產─泰雅族木工藝推廣計畫」成果展,吸引不少民眾參與;核心人物Pasang.Hayung來自南澳鄉武塔村哈卡巴里斯部落,從小受父親薰陶、專注於傳統地機製作,2013年登錄為宜蘭縣傳統木工藝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持續將技藝傳承給下一代。

文化保存者 Pasang.Hayung(韋建福):「泰雅族的布從哪裡來的?我們所穿著的衣服從哪裡來的?也就是經過這些道具才能製作出來的這樣。」

最特別的是,展場裡的每一座地機都由Pasang帶領學員,從整棵木頭一體成形打造而成,因為Pasang說以前的地機就是這麼細膩地被製作出來。

文化保存者 Pasang.Hayung(韋建福):「我們的木頭是我們自己有一個叫做山地保留地,有一些沒有申請補償的我們自己可以取下來;然後這一棵木頭其實如果你只要做一組的織布機太浪費了,我們會跟隔壁的人講說你要不要一組、要不要一組,所以五、六個你就把它砍下來,一個人一組帶回家這樣子。」

學員 Iwan Nokan(林月英):「很多人認為說老師做出來的這個東西(地機)太重了,實際上那是老人家的智慧,你(地機)重、你的織布才會很正,所以不要怕說它很重;如果你真的要來學我們泰雅族的這個織布的話,就是讓大家能夠說習慣性用這我們老人家的這個織布機。」

文化保存者 Pasang.Hayung(韋建福):「我現在就是除了要讓自己的族人知道以外,因為現在的年代慢慢地離開了文化,這個尤其是技術傳承的部分是我要讓不同族群的人都認識泰雅族織布道具,那現在是我一直在傳(承)。」

「咚咚的身體記憶」展覽,從9月4日起在宜蘭中興文創園區展出到9月12日,邀請大家前來感受在現代化浪潮下,Pasang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守護並延續泰雅文化。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