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善這樣的環境,昨天、也就是九月一號「記者節」,有23家媒體共同宣布加入「台灣網路新聞自律聯盟」,要重新建立媒體的公信力;這個聯盟規劃了事實查證、生成式AI的使用規範,也針對性別暴力和兒少新聞訂出更嚴謹的報導準則,甚至還會進行內部稽核來確保新聞品質。
大家就好奇了,有哪些媒體共同響應?其中就包含Alian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原住民族電視台、客家電視台、華視、公視、中央社、三立新聞網、ETtoday、知新聞、今周刊;也就是這些自律聯盟媒體會員,要「以真實為本」、「以專業為責」、「共同自律」、「透明監督」到「數位問責」,也就是除了媒體自我自律之外,還會再接受TASON自律委員會的把關。
特別的是,TASON也強調族群媒體在這裡扮演關鍵角色,像是原視、Alian原住民族廣播電臺以及客臺、公視台語臺等族頻道,不只是單純提供新聞,而是要把文化敏感度帶進媒體環境裡;因為在多元社會裡,媒體不只是一種資訊傳遞,更是社會如何理解彼此、化解偏見的重要窗口,透過族群媒體的視角,民眾能夠更正確地認識不同文化,也能淡化彼此的誤解。
而「台灣網路新聞自律聯盟」的使命除了媒體自律,也包含「民眾申訴」、「專家諮詢」以及「信任標章」,希望透過跨界合作、公開透明的自律機制,不只是提升新聞品質,更讓媒體能夠真正重建信任,回到民主社會裡應有的角色;雖然面對台灣網路新聞自律聯盟的成立,目前仍有不少媒體還在觀望,不過網路新聞品質的改善並非一蹴可幾,仍需透過各家媒體一起來守望。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