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颱風丹娜絲快閃,但颱風尾所挾帶的大量水氣,持續影響台灣各地,雨勢一路延續到10日深夜,導致中南部地區出現連續性豪大雨,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天氣與氣候監測網,從5日累積至11日的雨量顯示,雨勢最集中在屏東、台東以及高雄的山區部落,其中累積最多的是屏東春日鄉。
同時也造成全國大規模停電,全台一度超過96萬戶停電,截至11日,台電還在積極搶修台南、嘉義地區,仍有超過47,000戶尚未復電;而豪大雨也造成各地方陸續傳出災情。
內政部消防署災情監控及搜索救員組報告員:「它(豪雨導致)的災情的分布,分別是還是集中在民生基礎設施的災情跟路樹的災情,集中的縣市還是一樣在台南市跟嘉義市。」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土石災情共有41件,其中屏東通報件數最多,而道路、隧道與橋梁的災損則高達173件,以台南地區最為嚴重;此外農業部也統計出丹娜絲颱風造成的農業損失,目前總損失金額已達23億5,948萬元,其中以農產損失為最多,主要受損作物包含香蕉、文旦柚、番石榴、竹筍與柳橙等。隨著雨勢趨緩,各地也陸續展開災後清理與重建;而環境部環管署也提醒,風災過後的一周是防堵登革熱的關鍵時期,民眾應全面清除積水,落實「巡、倒、清、刷」。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 環境衛生組副組長 林憶芳:「巡檢家中以及周圍的花瓶、水盤、樹洞、偏溝、廢水桶、水盆及廢輪胎,這些容易積水的物品,以及和地下室的積水處,將這些積水到掉或去除。」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除了防災整備,更要在災後第一時間落實環境衛生與防疫,減少災害帶來的二次衝擊。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