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70年身不由己 蘭嶼不為人知歷史傷痛

大綱

蘭嶼在發展為永續之島前,仍在歷經核廢料遷出抗爭,以及觀光快速發展下,所面臨的各式難題。但如果從人權觀點來看,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發生在1952年後,蘭嶼如何從一個自給自足的傳統社會,因著威權統治政權入侵,瞬間讓這座小島,面臨前所未有的劇烈改變。透過以下這支深度報導,繼續帶您觀看,「人之島」上鮮為人知的集體傷痛。

戰後國家力量入侵 在蘭嶼展開大規模建設

海風吹拂「人之島」,映入眼簾的是天海一線的浩瀚海域,跟蘭嶼獨有的達悟族海洋文化。但其實打從遊客登島開始,舉目所及的現代大規模交通建設,甚至路邊雜草叢生的殘破建築,都是戰後國家力量,入侵島嶼下的直接證據。

台大地理系博士林嘉男說,「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採用了,不一樣的統治策略,1952年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在蘭嶼成立蘭嶼指揮部,目的是為了要做,戒嚴時期的國防安全」。

國民政府入侵蓋農場 強徵蘭嶼居民1/5耕地

不同於日治時期,作為人類學研究專區的低度管轄,蘭嶼自從1952年起,因著中華民國軍事政權大舉進駐,讓這座島嶼歷經前所未有的劇烈改變,並在1958年,由退輔會設立「蘭嶼農場」。

當初為了設置農場,退輔會在民國47年,自動在島上徵收33筆,共240公頃土地,其中耕地就有169公頃,占蘭嶼耕地總面積的1/5,最終也形成了10處農場,占據在蘭嶼島上5個部落。

離島監獄名為農場 重刑犯集結蘭嶼 威脅居民安危

然而相較台灣本島,一般農場主要提供給退役榮民安置所用,但當時因為蘭嶼被界定為海防重鎮,農場成立隔年,隨即委由蘭嶼指揮部統籌管理,開啟以農場之名,卻行「管訓監禁」之實的離島監獄政策。

針對蘭嶼管訓監獄,林嘉男還指出,「只要被國家認定是有犯罪的、或是有思想不純正,全數丟到蘭嶼農場,來進行離島監獄,譬如說大家可以看到的,環島公路還有蘭嶼機場整建,全部都是重刑犯所興建的」。

但當「人之島」不只屬於達悟族人,反成了收治近千名問題人物的邊陲國境,對當時島上只有2,500人的達悟族社會來說,造成嚴重衝擊。

原轉會族群委員Syamen Womzas(夏曼‧威廉斯)解釋,「因為那些重刑犯有的時候,他們會逃脫,就造成部落的恐慌,女生就不敢上山了,因為他們會強姦,甚至是威脅到女性生命的事情」。

政府強制推行政策 雅美族人沒有選擇權

達悟族人因此生活在恐懼當中,但國家勢力繼續加諸台灣不要的垃圾到蘭嶼島上,從政府公告的「真相調查報告書」中提到,蘭嶼約可提供200人力,意味著能有效推動工程建設,沒想到這些有如不定時炸的勞動人力,反而成為蘭嶼得以在核廢料貯存場評選中,被雀屏中選的加分項目。

林嘉男也表示,「所有的政策推行,其實都是強押的,對蘭嶼造成集體侵害,有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甚至還有更多是,這些當時候侵害所造成的問題,到目前都沒有明確的解決機制」。

保留威權象徵建物 揭開過往歷史集體傷痛

當年蘭嶼在威權統治40年來,受到種種不義結果,至今刻劃在蘭嶼島上,形成跨世代鮮為人知的集體傷痛。而這些具體象徵的建築物,依然佇立在島上,被世人漠視。

為此,監察院長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表示,「對於這些建物的保存,要不要讓遊客知道,台灣走過威權的時代,即使在蘭嶼這樣的一個漂亮島嶼,還是有一些大家看不到的過程,而這些歷史我們應該要去記憶」。

如今台灣已經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並宣示奉行人權兩公約國內法化,但在蘭嶼島上,能否看見轉型正義被具體實踐?國家有義務誠懇面對,並從歷史中學習教訓,才有機會幫助蘭嶼,在現有相對完整的自治空間中,走出不一樣的路。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