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灣工藝季花蓮展」集結花蓮在地36組工藝師及品牌,從藤編、織布、陶藝到金工,呈現工藝技藝與文化記憶的交融。
東華大學教授 王昱心:「主要比較想講的是人跟土地之間的關係,因為花蓮有它很獨特的地方,這裡的產生的工藝它都沒有被轉換成產業,也因為這樣它變得非常純粹;那非常多人不僅是在住在花蓮的、或者外縣市都會喜歡來花蓮學習怎麼採集、學習怎麼處理材料到製作,那甚至有的人學完這套方式的時候更了解土地跟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而且把它沿用到可能在品牌的創新還有在當代創作的實驗,這也是我們這一次分3個子題要去說的。」
工藝源於日常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族群文化息息相關;在當代社會中,工藝不僅帶來溫暖療癒的感受,更能結合經濟發展推動生活品質提升,形成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藤編工藝師 Yubu saysang(張亞伯):「我們小時候都是有聽過,可是因為有聽沒有看過(傳統編織)就覺得會可惜,因為這畢竟是從老人家的口中講,有點好像傳奇故事那樣,他會講說有什麼樣有什麼功用(編法)、它的名字叫什麼,可是如果我們沒有看到或者是去學的話,總有一天它還是會消失。」
而指導亞伯進行藤編創作的岳父陳明仁表示,泰雅族的編織有其獨特的技法能夠有人願意學習並傳承,對他而言不只是創作上的鼓舞,更是一種文化得以延續的安慰與希望。
藤編工藝師 Yukan wilang(陳明仁):「做一些那個我們背籃,然後起底怎麼做就一交給他做(亞伯),然後我希望說年輕有這個想法,他想說要傳承文化的話是最重要的;那我們講我們的部落是只有我一個在做,可是我等很多年輕人(來學),我等年輕人、有些年輕人就講說可不可以我跟你學?我說好,可是我等、等了幾年都沒有人來學。」
透過工藝季花蓮展的舉辦,能帶動花蓮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在地工藝師創造更多展演機會與商業價值。
藤編工藝師 Mayaw Otaw(馬耀武道):「山裡面有竹子我們就會砍,然後做成一個杯子容器、我們就會倒酒,那你也知道我們一到山裡面就要(長輩)這些的祝禱詞、還有請他們祝福我們在工作上面的一個祝福,我們都會通過這個杯子再加上我們的誠意去跟山林跟祖靈對話;因為我本身就在竹林裡面,我就把它做起來,然後加上這個藤,因為竹林裡面有竹子之外,也有我們的也有這個藤心,那這個技能是過去我就把它削一削,一直不斷地在重複練習,然後練出來這個圈繞的作法。」
「花現臺灣工藝季花蓮展」將展至8月31日止,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運動休閒園區參觀、感受工藝之美,認識花蓮豐富的文化底蘊。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