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馬遠遺骸返還案協商至今已經7年,目前還沒有重大突破;今年適逢兩年一度丹社群射耳祭,再度引發族人關注。
在多項訴求中,現階段初步共識在馬遠公墓設置43具遺骨安葬處以及設置遺骨紀念文化園區,所需經費粗估1億6千萬元。
萬榮鄉馬遠村長 Itik Mangququ(馬鍾啟):「初估的經費大概在一億五千萬到六千萬左右,現在整個興辦計畫已經由原民會來著手研究討論。」
原民會副主委 Qucung Qalavangan(谷縱.喀勒芳安):「一起來努力,尤其這段時間長期地跟台大也有很多的討論,有關返還祖先遺骸的事情、遺骸這個工作,我們還要再繼續努力。」
除了返還遺骨,族人認為應該設置補償基金回饋部落,然而四億多元的龐大資金,台大表示校務基金不能捐助或是成立這麼大規模的基金,但仍會持續善盡社會責任;因此從2018年起啟動固定的社區衛教、義診以及學童課輔活動,近期還有返回舊部落的紀錄計畫。
萬榮鄉馬遠村長 Itik Mangququ(馬鍾啟):「成立這個基金會主要也是希望台大能夠來支持,也能夠對我們後代子孫有一個很好的交代。」
台大人類系主任 王梅霞:「希望透過合作可以建立長久的連結,而且把台大的一些資源能力帶到部落,部落其實也給我們非常好的回饋;至於賠償的方面,其實原民會、教育部都有參與協商的工作,那因為都還在協商的過程,我這裡就不方便談。」
60多年過去,耆老心中依然期盼能夠見證親人的遺骨歸還家鄉。
馬遠部落耆老 林送妹:「聽族人說祖先遺骸要歸還,我的心在等待著何時歸還,我已經老了(98歲),如果能親眼看到台大歸還、可以參加歸還儀式,會非常開心!」
村長Tama Itik提到,歷經7年的協商還是沒有給族人一個完整的回應,但許多耆老來不及等到正義實現就逐漸離世,因此極力呼籲政府部分以及台大務必正視遺骨返還這件議題,給親屬們一個交代。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