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1月6日國內公布《病人自主權利法》,保障了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等5類臨床病人,提供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利;而芥菜種會與楊梅文健站,也透過課程讓長者知道,在臨終前仍有權利能自主決定。
基督教芥菜種會督導 Savi:「讓這樣的議題可以很開放性地讓長者去討論,他們接下來要怎麼樣面對他們
對於死亡的自主這一塊,然後讓他們可以有很好的安排。」
楊梅文健站督導 Young(張容甄):「死亡不是唯一,選擇在醫院生病死或者是我可以選在家裡,其實透過你跟子女的溝通,真的碰到的時候子女才不會錯亂,然後才不會錯失黃金期。」
想要好好溝通,長者就表示親友透過mitaosay,也就是會面拜訪的意思,可以跟家族分享近況,同時也是溝通的契機。
楊梅文健站長者 Lisin Sawmah(汪美玉):「我們家族的人就會來拜訪,就算孩子居住在各地,也會說我來看你了,對孩子說我的身體很嚴重,孩子會過來看。」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預立醫療決定簽署,今年(114)就有7千多人次;而從108年施行至去年,就有超過9.3萬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意願註記。
講師 梁家綺:「提醒自己我是不是太過度依賴醫療了,那我自己的、自覺的,自己決之自己的身體、自己去治癒的身體這個能量,是不是一直被我忽略。」
講師也提醒在還能規畫安排的時候,可以開始規劃「4道課題」,也就是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無遺憾地迎接幸福的終點。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