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桃園復興筍農積極媒合 拓展桂竹筍通路

大綱

雖然今年產量不如預期,不過筍農與業者們是積極拓展通路,維持傳統與在地餐廳合作之外,透過網路販售、社群平臺的團購模式,也是希望打開通路、並連結在地文化生態,讓更多人在遊走復興羅馬公路的同時,也能感受在地的飲食魅力。

桂竹筍是桃竹苗、泰雅族人的經濟命脈之一,為了能夠好好保存、防止桂竹筍因接觸空氣而出現氧化作用,復興區農會是協助加工製成桶筍,讓筍農可以延長販售期程。

餐廳業者 楊美惠:「就是用壓力、大鍋子的熱度去壓力,然後真空包裝就用鐵罐給它包起來,煮的時候沒有煮熟的話,它那個澀味就很明顯。」

筍農 黃金來:「拿去煮熟了以後再把它加工,然後這個筍子再加我們自己的酸菜再給它真空包裝;目前有人在訂,不過我還沒有量產,只能說跟他們講說延後一段時間,他們都容許,因為他們要今年的產量。」

為了滿足筍農販售的需求,會將桂竹筍分裝成5、10、20斤的桶筍,想要運往外地銷售或是連結在地餐廳,製作桂竹筍特色料理都是不錯的選擇。

筍農 黃金來:「我通常是做10斤的,這樣做生意的話差不多一個禮拜開一桶剛剛好,太小的(5斤)煮不夠,太多的(20斤)你用個2、3個禮拜它就不是很好吃、不新鮮了。」

餐廳業者 楊美惠:「他們要炒的、這個也可以用來煮湯的,撕開之後再切斷、切斷之後再來炒;如果說你是煮湯就不用撕開,就直接切斷、就是切斜段那樣。」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社群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地設立,而業者也跟上潮流,透過網路抓住老饕們的胃,並串聯在地農特產品及生態資源,吸引遊客上山遊玩。

餐廳業者 Ibu Ismahasan(陳耑妤):「以咖啡為主軸串聯其他的產業,那包含文化、桂竹、小米、自然療癒生態的導覽,經營我們粉絲專業經營也很久了,所以我們有固定的粉專的客人,還有配合的團媽團爸這樣的一個行銷。」

不再過度依賴傳統通路、積極拓展多元通路,業者也極力打破限制,就是希望遊客在遊玩羅馬公路的同時,也能感受在地農產品及生態文化的魅力。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