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體驗用葛鬱金製作麻糬,認識台南左鎮區在地植物。集穡室工作坊11、12日舉辦「跨越西拉雅.遇見愛與希望」系列活動,讓民眾了解馬雅各醫師當年行醫足跡,以及對西拉雅族的影響,同時結合自然特色,介紹左鎮區的生活智慧,呈現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交流。
民眾 賴先生:「其實之前對於西拉雅族的族群,或者是他們的文化,其實都不是很熟悉,到這個地方然後才開始接觸到這邊的人們,才發現說他們的文化,他們想要努力復刻他們的語言。」
而活動首日,正值馬雅各醫師來台160周年紀念日,主辦單位帶領民眾,行經馬雅各當年從台南府城,前往淺山地區的路徑。像是岡林教會,還能看到以羅馬拼音註記的閩南語,顯見不只是傳教,馬雅各在醫療、教育上對地方影響深遠。
集穡室工坊負責人Makidkid Tavali(李蕙琪):「開始教白話字就是所謂的台語,就是用羅馬拼音的方式,教當地的族人識字,因為以前的人是不識字的,對木柵教育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長 楊中平:「有醫事醫療那也同時傳教,很多人因為接受醫療好了之後,就很相信他就會接受信仰,接受信仰以後,就會分別帶回他自己的地方,所以那個時候馬雅各,雖然還沒有進到這個地方來,他講的這個基督教,事實上已經慢慢帶進來。」
集穡室工坊也提到,2天活動在內門區、左鎮區聯合舉行,讓民眾品嚐在地食材,學習西拉雅族傳統技藝,感受濃厚的文化氛圍。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