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坂溪集水區治理恢復生機 座談會分享成果

大綱

為了解決部落長期缺水的問題,農村水保署從112年開始,推動台坂溪集水區三階段治理計畫,逐步恢復了溪流生態環境;而水保署台東分署日前也特別召開座談會,分享治理成果並促進社區參與,盼打造台坂村成為南迴地區的示範據點。

一座座石塊堆砌的農塘錯落田間,不只美觀,更兼具蓄水、滯洪及灌溉等多重功能;這裡是台東縣達仁鄉台坂村,當地農民在農村水保署的協助下,透過補助計畫,申請興建了融合排灣文化意象的各式農塘,不僅展現社區對水資源共享的智慧與美德,更是3年來集水區調適策略的具體成果。

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秘書 黃秀惠:「像陶甕還有連杯式(農塘)以及百步蛇式的一個在地的意象跟文化,我們把它依照地形的部分來做一個設計,在豐枯水期的時候這個水源比較多,我們利用農塘建置而且是串聯式的,讓這個水的部分是能夠來永續利用。」

過去受莫拉克颱風重創,台東台坂溪與拉里吧溪河床嚴重淤積,不僅生態遭到破壞,地質也變得更加鬆軟不穩;為改善環境,農村水保署在112年啟動3階段集水區調適治理計畫,透過串珠式農塘設計、緩衝綠帶設置、濱溪帶復育和棲地友善工法等自然為本策略,逐步恢復溪流生機,而隨著計劃邁入最後階段,水保局也再度舉辦說明會,鼓勵更地主加入水保行列。

台坂村民 丁志雄:「每逢夏季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的水源會非常的缺乏,如果說這個農塘跟自然水源的取用,會不會造成族人在用水這方面比較不平衡?這個我們要去考慮。」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 陳昆廷:「溪流的水我們可以透過流量的監測來掌控說這個水他(地主)到底有沒有超過他使用的一個條件,居民的用水其實是在啦里吧(溪)的上游為主,其實不會被我們農塘的用水給影響到。」

執行計畫的屏科大團隊表示,今年將會在兩條溪流架設流量計,以利即時監測水量變化,確保水資源不會枯竭;同時,水保署台東分署也指出,現階段治理重點將聚焦在環境與生態復育,特別是當地曾經盛產,且具有文化象徵的「毛蟹」,會持續針對河床地強化水域及陸域棲地連結,期待未來以台坂村作為示範據點,將成功經驗逐步推廣到更多南迴部落社區。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