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行政院發言人 陳世凱:「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做為推動國家語言保存研究,以及交流之專責機構。」
行政院2024年6月27日,通過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今年年後的新會期將啟動,行政院期盼這部條例能在立法院儘速排審,視為優先議案。
文化部次長 李靜慧:「如果單純是原住民族語言的部分,還是會由原語會來負責,那語發中心負責的會是一個跨語言的,它類似會像南島語系,我們整個原住民族語系跟其他國家的南島語系的跨國家跨語言的研究。」
文化部強調,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與現有語言機構,如原民會、原語會最大不同,是將肩負起跨語言別、跨領域等高度專業性的業務,屬於長期、系統性、整體性的語言研究調查。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系教授 李佩容:「從這個跨語言的角度去整合這些我們復振的資源,因為畢竟復振的資源是滿有限的,那我們希望各個語言的復振工作,跨語言就是說,可以做為彼此的借鏡。」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教授李佩容指出,各個國家語言組織復振工作分頭進行,台灣目前缺乏資源整合機構。若語發中心成立,李佩容認為,應先盤點各語言復振進度,更重要的是對建立國家語言多樣性的意識。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系教授 李佩容:「這其實是一個台灣人的問題,就是說大家可以共同有這個意識,有這個語言的意識,去保留去保持延續我們這個多語言,多元文化的社會。」
台灣原語學會理事長 puljaljuyan‧kalevuwan(波宏明):「將來這樣的畫面,才是台灣給世界最好的禮物。」
在語言教育領域深耕多年,台灣原語學會理事長波宏明,指著電腦上百花齊放的照片,期待語發中心帶來的光景。波宏明表示,語發中心設立可能會與現行語言機構業務重疊,但在人力、專業上應發揮1+1的作用。
台灣原語學會理事長 puljaljuyan‧kalevuwan(波宏明):「包括文字包括語音要怎麼去使用它,轉換為被使用成教材、變成教學,要不然只放在那個地方,放在圖書館沒有拿來運用,不是很可惜嗎?這是後續語料的保存,後面的轉換。]
除了既有族語教學教材,透過數位科技,語發中心也能研發另一套語言教材,讓師生或家長學習族語有一綱多本的選擇。但對中心最深的期待,就是能打造語言平權的環境。
台灣原語學會理事長 puljaljuyan‧kalevuwan(波宏明):「簡單的講,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國家,理所當然地應該要改善過去獨尊華語的語言環境,讓它成為一個多元彩色的語言花園,每一個語言都能夠生存下去,這個才是這個期待,希望它能夠語言平權地發展。」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