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生態公園, 對於紫斑蝶生態,湯雄勁信手拈來,就滔滔不絕講個不停。隨著太太搬來茂林已有30年,來自阿里山鄒族湯雄勁,是區內第一位拿到環境教育認證專業講師的族人;而說到何時對紫斑蝶產生興趣,他說與莫拉克有關。
環境教育認證專業講師 湯雄勁:「以前我們都不曉得牠叫做紫斑蝶,只是黑壓壓的蝴蝶在那邊、擋我的去路,可以說是在莫拉克風災之前,只有少許的蝴蝶會這樣,但在莫拉克以後更大量的蝴蝶出現,我就開始在反思,這些蝴蝶為什麼很喜歡在這邊?那有很多人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他們不斷重複地、年復一年來這邊做蝴蝶的生態調查,看他們的一個投入的熱心,也引起讓我有興趣然後願意跟他們加入。」
環境教育認證專業講師 湯雄勁:「(你這樣每天剪片,你大概這個片你會剪多久?)一般如果說我剪3分鐘的影片的話,大概要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去做剪接。」
為了讓遊客在上山前能先了解蝶況,湯雄勁每天早上都會進到園區錄影,並整合氣象資訊和分析,把素材剪輯上傳網路。而這一做就是10年,如今已經60歲,需要戴上老花眼鏡才能看清楚,但對於剪輯操作和鏡頭運用,湯雄勁不輸年輕人;而他的熱忱也帶動太太加入護蝶保育的行列。
妻子 謝金蘭:「因為他喜歡這個工作、我就配合,不然我對這個本來沒有興趣,後來想一想、投入了以後非常地喜歡,也為了環境、也為了一些遊客可以來觀光。」
但談到如何讓環境與族人之間長久串聯,湯雄勁認為現階段是有困難,雖然與朋友創立團隊,以栽培在地族人成為環境講師或生態導覽員為目標;但沒有穩定客源,也讓不少族人不敢加入,他就建議公所建立導覽解說預約平臺,來增加接客頻率。
環境教育認證專業講師 湯雄勁:「即使培養了一堆很多的人,希望他們願意投入在這樣的一個服務,但是因為不能夠有很穩定地,很持續性的經濟來源,所以多半族人都會打退堂鼓,(如果)區公所窗口一打開,他(遊客)進來預約,就會有線上的解說員進來,這樣子會增加我們在地解說員,他接客的頻率。」
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生態環境,保育珍貴物種,湯雄勁愛護自然之心,不僅帶動身邊人,也期望能將環境永續的觀念推廣,為下一代和紫斑蝶都留下美好環境。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