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大文化發展原專班與無虞音樂工作室產學合作,歷經一年的採集、編曲、演唱、企劃及設計,正式發行《尋.歌》專輯,收錄了排灣、魯凱、泰雅、阿美及布農族等5族共10首歌曲。
屏東大學校長 陳永森:「這個專輯是收集各個不同的族群,他們的古謠以及新創作的歌曲,這也是我們屏東大學原專班所發行的第6張專輯,這也是我們非常很重要的音樂資料庫。」
無虞音樂工作室製作人 維恭.魯那登:「包含了5個族群不同族群的歌曲,然後由古源穗藝術團他們來詮釋,然後我是加了一些比較流行的元素,也在這課程中讓他們從採集到練習以及排練,他們也參與了錄音,也漸漸的也可加入到錄音的製作,不只是唱有樂器的部分。」
學生回到部落找「尋」老人家「歌」,這些歌曲皆是來自於原專班「古源穗文化藝術團」與「布農族群學生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參與的學生學習來自不同族群與部落的歌謠,收穫滿滿。
屏東大學原專班學生 楊思羽:「很多都要先去詢問部落的耆老或者是部落當地的人,去詢問這首歌可不可以唱,或者是這首歌的意思是什麼,我們可不可以拿出來唱,因為有些歌詞是不能隨便拿出來唱的,所以我們都做的就是要比較謹慎一點,然後也是尊重部落的傳統歌謠。」
屏東大學原專班學生 東明峰:「希望這個專輯可以讓不管是,在外面沒有回到原鄉的原住民以及平地人也好,或者是在國外的人,都可以認識我們。」
除了發表專輯,屏東大學也揭開屏師校區「排灣、魯凱生命輝映」彩繪壁畫的面紗,原專班與賈比恩畫畫小空間合作,利用公共空間彩繪部落文化歷史故事,藉以傳達部落生活與傳說故事,推動全民原教並打造優質校園環境。
賈比恩畫畫小空間負責人 黃皓哲:「我用了一些比較屬於我們,像所謂的同心圓一種階級社會的概念,它每一圈都有富含的意思在裡面,那其實我也用一些排灣族的神話傳說,像我們說的太陽之子,旁邊就會有蛇在守護他這樣子。」
屏大藉由《尋.歌》專輯的發行,讓熱愛歌唱、樂器與表演的原專班學生得以展現才華,更藉由參與專輯的製作過程中,凝聚了青年與部落的心;更透過壁畫啟發更多師生了解與珍視多元文化,共同守護文化根源,讓原住民族音樂與藝術攜手,盼歷史與當代緊密相連,進而促進全民原教的推動。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