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區原住民人口超越原鄉,原鄉也進入老年化社會,要守護原鄉土地,就需要青年力量的回流。
向遊客介紹部落金盞花,那羅部落青年徐榮偉返鄉十年,推動在地休閒農業區產業,近年來投入金盞花種植,延伸花海觀光、金盞花雞蛋、金盞花蛋糕等周邊產業效益,去年在中央的評鑑上,拿到甲級,獲得180萬元的計畫經費。
新竹尖石鄉那羅灣休閒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Yaweii(徐榮偉):「那每年大概甲等休區的話,大概有180萬可以去穩定地用,讓我們穩定地發展,那我們也不用去貪250萬,180萬我們好好發展,這樣也不錯啊,讓我們按照既定的行程,一些發展計畫,因為我們每五年會做發展計畫,發展計畫界定下去之後,對不對?
按照這個時程下去,那我們這個地方慢慢就有不斷的,就有可以慢慢發展下去,可是你看現在變成是說,你要競爭型,講得很好聽,說有250萬,那後來新竹縣所有的休區一個都沒有,那我們變成是什麼,所有休區裡面就只有30萬、20萬,這是中央政府給我們的錢,地方政府他也頂多給我們幾十萬這樣子而已,你看我們180萬縮到現在不到50萬,那他之前叫我們寫的一些,那個五年發展計劃,中長期的發展計畫,那根本是白寫啊。」
族人如此氣憤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今年政策大轉彎,隨著農業部升格,休閒農業區輔導計畫轉到水保署,原本的評鑑也突然改為競爭型,大家拚計畫,努力爭取最高250萬元計畫經費,沒想到今年公告結果下來,最後那羅灣休區只獲得25萬元,新竹縣內七處農業區獲得的經費,也幾乎都落在20至25萬之間。但金盞花種植是那羅灣休閒產業發展重要的源頭,光是每年種植的人工及烘乾成本,就要70萬元,這還不包含推廣活動、協會運作的人事成本等等。徐榮偉說,那羅金盞花海近年來逐漸打出名號,進而帶動周邊產業效益,像是旅宿合作、手做DIY、金盞花系列產品開發等,但實際上協會仍然在賠錢運作,四年花海觀光門票及金盞花乾收入總計才100萬元,至今已賠錢170萬。如今預算腰斬,光是明年金盞花的種植都成了大難題。
明新科大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 林致遠:「其實新竹縣政府並不是一個預算很充足的地方單位,但是縣府支持原鄉跟農業,其實在相對其他縣府已經比較大方,因為他(休區)一般以前農業部(委會)的補助,比如說它補助(休區)兩百萬,那它(休區)的自籌款如果是10%,就是20萬30萬,所以縣府很大方的意思就是說,因為你要叫原民或是叫這些比較窮的農民組織,去湊那個自籌款,看起來只有10%、20%、30%,其實他(休區)也湊不出來,所以一向這些自籌款都是由縣政府百分之百的補助,那你現在補助款突然變成20萬,那它的(自籌款)百分之10不是(就)只有2萬,所以縣政府的補助款就會對折,只有2萬,所以你就會感覺到以前有中央比較大的補助,縣府也有比較大的補助,現在怎麼通通都沒有了。」
牽一髮動全身,相較於原鄉休閒農業區來說,步伐本就還沒有踩穩,如今中央預算大幅度縮減,經費不足的部分,就得休區會員自己拿錢來補。
新竹尖石鄉那羅灣休閒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Yaweii(徐榮偉):「那你不做你也浪費,你等於四年前的那些光景,那些努力,你等於白做了,那你白做了,那你現在要不要做,你現在做下去,那變成是說我們休區每個人都要自己掏很多的,掏腰包出來,做出去,才能發展這個東西。
那如果說,那運氣好,我們今年成功,那明年不成功怎麼辦?後年再不成功怎麼辦?那你就回歸到那個當初一樣啊,這些部落裡面的爸爸媽媽,他看到你們這樣做,他還是寧願叫小孩子說,算了算了這個不穩,你還是去園區上班,還是去都市去工作,你就不用回來,回來幹嘛?」
預算縮減的情況,也發生在台中和平區,德芙蘭休閒農業區做為台中唯一位在原鄉的休區,今年預算則是從去年的70多萬砍到20多萬元。
台中和平區德芙蘭休閒農業區理事長 Amuy Iban(蕭虹):「70幾萬那時候,其實光養人就占了1/3,因為我們會有一個駐點的祕書,會處理我們休區的大小事,今年度整個砍了剩下1/3不到,因為我們在砍完之後呢
因為我們通常經費都是拿來做,至少辦一場活動,會辦休區人員的培訓,培訓包含我們自己的文化底蘊,或者是產業要怎麼預作精進這種的課程,那還有一些(產銷場地)租金,還有聘用人員的薪資,大概一些雜費這樣子,今年整個砍到剩1/3的時候,我連聘用人員的薪資都給不起。」
拍攝影片宣傳在地農產及泰雅文化,德芙蘭休閒農業區原漢混合,會員中有一半是原住民,且幾乎都是務農,面對今年經費改為競爭型,Amuy坦言這樣的方式,對於原鄉休區並不公平,因為原鄉土地合法及相關認證取得本就困難,資本額及法定的限縮,推動更是窒礙難行,先天條件本就不如人,尤其原鄉拚產業,更需要透過行銷被看見,像是光拍攝一部宣傳影片,就至少花費十萬元,辦一場推廣活動更是至少20萬元起跳。
台中和平區德芙蘭休閒農業區理事長 Amuy Iban(蕭虹):「那我總共能辦活動的費用,我有抓過大概是13萬左右,那比過去我辦一場活動,至少要2~30萬,所以我整個在找舞臺啊租金那些,都是透過我們自己的榮譽理事長提供的場地,我給你類似免費這樣子,然後他的場域剛好又是五葉松,所以完全不用搭帳篷 搭舞臺,很原民很在地很原式這樣子,我才省下這一筆錢。」
明新科大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 林致遠:「政府要把休閒農業區讓它能夠自立、自給自足、自立自強這件事,就長遠來看我是支持的,但是在操作的過程,其實還是要因地制宜,還是要有一些考量,那你也知道公部門的預算,你執行兩百萬 你也是要寫結案報告,你執行個五萬也要寫結案報告,所以對原鄉來講,這對他們來講很困擾啊,因為他們本來就又要忙農,又要轉型休閒,結果現在拿你一個五萬塊的補助,還要再去寫一大堆的結案報告,所以當然就會聽到非常多的抱怨,那我基本上覺得在政府部門在轉型的過程,因為它從農委會轉成農業部,我覺得這過程中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好。」
原鄉地區的資源不似都會區完善,人口數及效益也有限,同樣都是休閒農業區,學者認為,都會區五年發展的規模,移植到原鄉就至少需要十年,起始條件不同,政策就不能求快。然而根據農業部水保署統計,目前全台有104個休閒農業區,其中就有22個位在原鄉地區。農業部內部人員就透露,今年針對全台休閒農業區計畫形式調整,希望未來能回歸由地方政府來主導,以提升整體發展方向,因此今年取消評鑑改為競爭型,只是新的方案尚未確定,預計明年才會開始施行。面對政策的不確定性,加上今年七月的核定公告,突然的預算腰斬,已經讓部分原鄉族人,急得跳腳,擔心原本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產業量能,瞬間化為烏有,連帶也會影響青年的返鄉意願。
責任編輯:吳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