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宜花東地區共有238處文健站,服務總計約9200名長者,服務量能可以說是相當深入部落,不過第一線的照服員也透過實務發現,文健站的服務仍存在因為語言隔閡而造成的鴻溝。
鳳信文健站負責人 Dongi Potal(張秋花):「曾經在站上,每次老人家都會唸照服員,你們都不會講族語要怎麼溝通,一直跟我們講國語,老人家很生氣然後叫我們好好學、我們就很挫折。」
而在專業醫療照護的同時,文化照顧所帶來的附加效果也逐漸受到重視,促使大家開始思考,如何依照在地部落族群的文化特質及長者需求,設計每天的課程內容。
東區文健站專業服務團隊計畫主持人 黃盈豪:「希望透過教育訓練、透過研討會、透過很多的課程,跟照服員一起去討論,怎麼樣更回到部落的脈絡跟部落在地的文化去做思考,並不是我們去單向地照顧,希望在部落是共同照顧,而且最重要的是跟長輩做學習。」
第一線的照服員也透過實際操作與長輩學習傳統知識的經驗中,逐步建構屬於在地的照顧模式。
永昌文健站照服員 Panay(黃翠怡):「文健站其實是他們的第二個家,所以照服員陪伴很重要,因為他們(老人家)都是講母語,所以自己想要跟他們用母語交流,讓自己也有很大的進步。」
鳳信文健站負責人 Dongi Potal(張秋花):「之前都覺得說,我在外面學的(我來照顧你們),對、我照顧你們、我帶你們,我好像錯了;應該回頭再來,讓長者一起建置這個文健站,甚至想說每個月幾個長者,一起組成文化照顧面的種子老師。」
東區服務團隊也強調,後續將會持續陪伴各站在現有的衛政資源基礎,找尋更符合在地性的照顧模式,打破以往固定框架,讓文健站成為文化照顧的實踐場域。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