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高飛安打,家長大聲歡呼,午後烈陽下,迎風觀山河濱公園棒球場上,正在為明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進行台北市青少年男子棒球代表隊選拔賽,來自台北市文山區的興福國中棒球隊小選手們,卯足全力,為自己爭取入場券。
興福國中棒球隊家長後援會長 達陸‧希霸:「進來(學校)了以後,那時候就是說,也帶著我們一群苗栗的孩子,跟著宜蘭的孩子,因為大部分都有親戚關係嘛,然後就一起去報考這個學校。那進來以後,這學校棒球隊我們知道,它滿有名的,再來就是說最主要是說,為什麼跨縣市去讀台北的原因,是因為升學嘛,升學的管道,再來我們認為台北市的資源,訊息跟資源,真的跟鄉下原鄉真的差太多了。」
尤其是全原運對於原住民選手來說,至關重要,不僅攸關高中升學,進入前三名的獎金,更能為家裡減輕經濟負擔,達陸的孩子也曾經是興福國中棒球隊的一員,因著球隊的好表現,畢業後順利進入理想的高中就讀,儘管孩子畢業了,但他依然留在後援會服務,因為這幾年來興福國中代表台北市,在全國賽中年年打進八強,不少苗栗泰安及宜蘭南澳的孩子,陸續前往興福國中就讀,家長後援會就成了小選手們最強力的後盾。
興福國中棒球隊家長後援會長 達陸‧希霸:「當初這個球隊的會長,我們後援會的會長其實都不是原住民,當初我們進來的時候,快百分之九十都是原住民,那他們為了這群孩子,然後集體的生活集體的訓練,他們付出很多。我們知道說,學校能給的當然就是環境,但是很多時候是小朋友,不管是吃飯也好,訓練包括他們的器材,還有他們的個人裝備,這都是要錢的。所以我們會看到,過去我們的會長很支持這個球隊。」
興福國中棒球隊家長後援會副會長 林玉卿:「我們又都是平民、平地人,所以說選擇了這所學校來打球,然後因緣際會認識了教練,認識了這裡的教練團,還有這邊原住民的孩子,我們孩子受到原住民的影響還滿大的,這些從離鄉背井來到這裡,其實我都是扮演媽媽的角色,為什麼我會在這裡?這些孩子我跟了三年,從進來到現在,我從一開始去教育他們,跟他們在一起,其實在他們的眼裡,你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渴望是什麼,他們為什麼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就是為了翻轉他們自己的生活。」
孩子專注地練習,比賽時跑壘跑到鞋子開口笑,褲子因為滑壘而磨損,這些畫面都被「李媽」,拿著相機記錄下來,因為棒球隊的孩子大多來自於弱勢家庭,為了幫助孩子完成目標,家長後援會就像他們在台北的爸媽一樣,盡心盡力照顧著他們。
台北市文山區興福國中校長 莊富西:「那也就是說持續地來提升我們棒球的水準,那如果是可以的話,我們是希望引進新的技術或裝置,來分析球路啊,然後讓他們能夠打得更好,還有一個就是心理素質的訓練
我想這個是要提升的,這個我們會來努力,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希望給原鄉孩子來到台北市,有一個很好的訓練環境,所以我們這邊要盡量照顧他們,不管是在精神上、實質上,那麼都希望給他們一些照顧,那像我們有一些經費的申請,我們一定是極力幫他們申請一些經費。」
面對少子化的問題,興福國中也曾因學生數銳減,一度面臨存廢問題,當時就曾有討論轉型為體育特色完全中學,民國100年與鄰近明道國小取得共識,網羅優秀選手,興福國中棒球隊在同年正式成立,成為文山區第一支青少棒球隊,從那開始許多原鄉孩子陸續前往就讀,棒球隊巔峰時期人數達到40人,且九成以上都是原住民。
台北市文山區興福國中校長 莊富西:「學生數就是越來越少,其實興福國中在這幾年來,就是說因為學區家長,他們的想法不一樣,能夠吃苦耐勞的孩子也不多,他們就是希望說能夠把孩子送到升學型的學校去,他們就不願意把他留在我們學區裡面,所以我們學區裡面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他們可能就是升學型,但是走的是技職教育,那有一些就是我們的棒球隊也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興福國中棒球隊總教練 吳世賢:「那在這十幾年當中的這些我們棒球隊的後援會會長,還有我們台北市教育局、體育局的補助款,還有教育部,因為我們拿到幾個比賽的補助,那時候的困境漸漸地現在變成了我們的捷徑。選手到現在為止,不僅有職棒選手,我們興福國中的畢業生,那還有在成棒,那還有在今年U15還有當選國手,還有U23球員在這邊的表現都不錯,我也希望未來興福國中棒球隊,可以再更好。」
台北沒有原鄉部落,但學校生命要延續,球隊從原鄉網羅人才,經過十多年的淬鍊,畢業校友在職棒各領域逐漸嶄露頭角,也激勵了小球員們,在各大賽事上屢創佳績,從109年首度打進全國八強行列,勇奪亞軍後,之後年年挺進全國八強,甚至在去年全原運上,與其他北市棒球強隊共同組隊,打敗其他原鄉縣市強隊,拿下季軍,今年興福國中總教練也獲選為北市代表隊總教練,近日展開選手選拔,開啟一年的集訓,而他的目標是能帶領孩子們,在明年全原運上,向冠軍邁進。
興福國中棒球隊長 劉予謙:「就自己的親戚那些都有來,然後這邊的上場機會比較多,然後比賽就比較多,想說這邊設備會比較好,然後來這邊打球,就是謝謝教練這三年的指導,因為我本來不會打球,是教練教我到會的,然後學習那些品德啊,很重要,就是禮貌啊,東西都擺好。」
來自宜蘭澳花部落的劉予謙,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哥哥、也是現任中職球星劉予承,予謙跟隨著哥哥的步伐,加入興福國中棒球隊,也希望用棒球專業翻轉自己的人生。這一支在台北罕見、由幾乎是原住民球員組成的青少棒球隊,讓興福國中成為台北市知名棒球強隊,但優異的表現,卻也引來風波。
國中以青少棒來打出名號,不過家長會出面投訴被施壓,堅持要在這裡建銅像碑,來紀念球隊與教練。
在今年上半年,有議員在議會上提出以公共藝術方式建造紀念座,來肯定原住民選手及教練,對於學校及台北市的貢獻,沒想到卻引發在地家長反彈,透過媒體報導後,網路上出現了不少紛爭言論,像是北市公弩被外來人士挾持、盡快將棒球隊學生轉置屬於他們的原生縣市學校。
台北市文山區興福國中校長 莊富西:「(球隊)那是需要長期訓練下來的默契所養成的,所以我們也看到這一點,那社團就不一樣,它(社團)強調的就是參與的過程,享受那種參與的樂趣,那有家長不了解,像前幾年就有家長把小孩子送來,所以造成我們教練跟學校這裡莫大的困難,會困擾,所以我知道他的要求,就是我們教練給他的強度,他就沒有辦法接受,所以這也是認知上的困境。」
學校社團不以競爭為目標,在運動水平上,社團與競技型落差很大,若家長認知不同,也就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紛爭。
興福國中棒球隊總教練 吳世賢:「我們興福國中棒球隊三分之二都是原住民選手,其中有泰雅族、阿美族還有很多族,但是重點原住民選手很單純樂觀,但是這個單純樂觀,我當教練的是希望有些事情要很嚴謹看待,因為現在是多元社會嘛。」
聚在一起,專注地觀看著U18亞洲盃青棒錦標賽的台日大戰,這群興福國中棒球隊小選手們,平日白天上課,下午練球,晚上還要參加課輔,不只要會打球,在總教練的帶領下,堅持學業及生活品德教育一樣都不能少。因為城鄉資源資訊的落差,小小年紀就離鄉背井到台北念書,住在學校宿舍裡,學習生活的獨立、自主,在這本應是純真可愛的年紀,卻成熟自律地扛起自己的未來,不論遇到多少挫折與困難,也要努力逆風飛翔。
興福國中棒球隊投手兼外野手 哈勇(漢俊堯):「在台北每天都住宿都見不到爸媽,然後在原鄉打球,每天都可以回到家裡,看到爸爸媽媽,然後可以吃到爸媽做的飯,(所以會想家嗎)會啊,目標是好好打球,成績好的話,打進職棒然後養家,養爸爸媽媽。」
責任編輯:吳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