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東岸盃全國高中辯論賽 聚焦原民政策議題

  • 發布:2024-05-23 19:32
  • 花蓮市
  • Looh

大綱

為了讓學生深入探討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困境,東華大學舉辦東岸盃全國高中職辯論比賽,關注原住民族政策議題。

過往辯論比賽所談論議題大多偏向關心社會時事,或主流社會價值觀念,對於原住民族政策的著墨卻是少之又少。因此,東華大學辯論社團舉辦第一屆東岸盃全國高中職辯論比賽,就以發揚「原住民文化的傳承及創新」,進行正反立場的辯論。

題目發想者 蔡秉宸:「我發現說在討論原住民,不管是他們的政策或者是價值比較少,所以我們就是希望可以原住民族的一些案例,讓大家去思考,其實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發現主要是有兩個,一個是希望把它創新下去,用這種方式創新,反之另外一方面的是希望可以保留原汁原味,讓我們覺得很有趣,不管是原住民自身,還是其他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那就是希望選手可以在場上,幫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

由於東部地區較少辦理辯論比賽,因此比賽過程中隊伍經驗懸殊較明顯,對此主辦單位希望,未來能夠持續辦理,才能提升東部學生問題思辨的能力。

執行長 陳凱勛:「因為實力比較懸殊,東部本來就比較沒有經驗,所以西部選手可能一上去就很輕鬆地贏了,那這樣子不會打擊東部選手的信心嗎?其實這就是我們比賽用意,我們就需要在東部有一個空間,可以讓這些花東選手更有練習的機會,更有參賽的機會,也更有參賽的意願,無論是對於就是比較經驗豐富的西部辯手,還有東部辯手,在比賽交鋒的過程可以學習到東西。」

參賽高中職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是非原住民學生,對於原住民議題了解性是否深入,從比賽過程中,都能理解到目前學生對於族群文化認識的程度。

決賽裁判 Sifo Lakaw(鍾文觀):「勢必他必須要對這個議題有足夠的理解,甚至是包含原住民在當代的處境結構性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是那麼地淺層地、淺薄地認識自己的話,那這個辯論是讓他有機會,更深層地去理解目前原住民,所面對的挑戰是什麼,那辯論就可以讓他從被動的角色,變成是一個主動的角色,針對這些主題能夠進行抽絲剝繭。」

部落大學校長指出,學校如果能夠提高母語教學的節數,學生在使用母語的社會背景上,孩子不會因為邊緣化的課程安排,而感到自卑,更能夠提升自信心。

決賽裁判 Sifo Lakaw(鍾文觀):「所以他反映的一個事實是,如果今天只有一節課,相對其它的語言教育來說,原住民語言在學校是很邊緣化的,那如果節數的提升,那包含的師資的培育,課程的編排這些資源連帶能夠被提升的話,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即便在學校裡面有華語的學習,或者是現在2030年的雙語政策,英語的學習,也可以不至於讓我們的學生因為這種邊緣化課程安排感到自卑,反而會更有自信地在雙語的狀態底下,去使用這個語言。」

裁判指出,倘若參賽學生對原住民議題的了解程度能夠更深入,辯論將讓學生從被動的角色轉為主動,讓學生從原住民議題了解,長期的漢化教學所影響的原住民文化社會的發展。

責任編輯:吳柔思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