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是原住民族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但隨著社會變遷,狩獵文化與法律造成拉鋸,也發生衝突,因此原民會與林務局在2017年6月發布解釋令,將非營利自用狩獵類型納入傳統文化,打開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之路,而經過多年協調,信義鄉濁水溪線四部落族人,也正式成立”濁水溪線布農族獵人協會”。
南投縣議員 全文才:「讓我們的族人能夠在有法有據之下能夠進山打獵,讓他們能夠安心地狩獵,也讓他們的槍枝也能夠受到保障。」
南投縣原民局長 史強:「希望這裡面的動物、植物,透過這樣一個組織,可以協助保護也可以協助防護,最後也可以合理的利用,很多的生活智慧都來自於山林、都來自於狩獵。」
獵人協會成立最重要的就是傳達狩獵文化的意義,也有族人感嘆,有些年輕族人過去並沒有受到長輩的教導以及訓練,獵到獵物除了忘記族群分享的精神,甚至有浪費獵物隨意丟棄在山林的情形,期盼透過協會制度教育下一代正確觀念。
雙龍部落居民 谷長城:「一定要訓練一定要從小,不是只有口頭說我是獵人,連磨刀都不會。未來的走向就是要訓練,包括我們的文化,文化的傳承真的要保持下去。」
南投林管處處長 李政賢:「這個自主其實也不是說做很多的約束,只是讓我們自己的族人,能夠針對狩獵這部分自己訂定一個自主的狩獵公約,在這狩獵公約裡面,那些的行為可以處理,那些不能處理,就完全於我們的公約來自定。」
藉由獵人協會制度,部落未來將要實施自主管理,也與林務局合作進行野生動物資源監測、自治自律管理、回報等工作,並希望透過協會妥善管理獵人、獵場,讓狩獵行為更有彈性與機動性,同時達到文化傳承,以及守護自然資源、平衡山林生態。
責任編輯: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