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賽夏知識研討會 展開ESG、終身教育跨域對話

大綱

明新科大今天(7)在台師大舉辦「終身學習、族群文化與知識建構學術研討會」,這也是明新科大推動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第三年成果展現,不同於前兩年以賽夏族資料蒐集及文化根源回溯與蒐集詮釋,今年研討會主題更進一步延伸到ESG與終身教育的跨域對話。

賽夏族耆老帶領祈福儀式後,由明新科大辦理的「終身學習、族群文化與知識建構學術演討會」正式展開,首場論文發表,就以賽夏族tinato祭儀為例,如何透過ESG(環境、社會、治理),轉化為部落永續資源的模式。

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候選人 kaleh taro tautauazay(趙俊雄):「因為tinato那個過程當中,祂(儀式)會用到 比如說鹽膚木,鹽膚木是我們就地可以取材的東西,它也可以吸收很多二氧化碳,然後我們用它,就會創造所謂碳的部分的吸收量(碳權),當然因為鹽膚木用的不多,但是原則上在這個部分已經有效應存在,而且它是集體性的,他(認養企業)會比如發給有關祭儀委員會,去處理這個費用,所以不會造成任何的紛爭。」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系退休教授 Pasu’ePoiconx(浦忠成):「鹽膚木的整理、收集、乾燥等等,這是可以控制的,是屬於人的部分,所以這所謂的神聖跟人間的事情是可以截然分開,然後因為你能夠維持祂的神聖性、隱密性、珍貴性、稀有性,那麼你從周邊把它整理起來,好好地把這些應該都能夠弄好的,你要按照一定的規矩來做一些整理,然後傳達、行銷。」

將部落傳統文化與國際永續發展目標結合,這樣的方式在澳洲原住民部落中已有成功經驗,這恰好也是這次研討會的「終身學習與全民教育」的理念。

明新科大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處長 tiwaS.tara(林杏):「這個計畫我們保有這兩年的成果,那在第三年的時候,更希望透過這個成果的研究,然後來引領我們學術的地位,那有幸我們透過這樣的結合,讓賽夏族走出去,透過學術研究論壇,互相在不同族群文化當中來去論述,我們社會現在很重要的議題。」

有別於112年賽夏族知識體系研究成果論壇,奠定賽夏族文化與內涵的資料蒐集與文化詮釋、而在113年的SaySiyat田野思辨成果展中,則以賽夏族文化根源的回溯,對年輕一代文化認同及世代的對話,到了今年研討會主題,更進一步延伸至ESG與終身教育的跨域對話,因此這次獲得30多篇論文成果,從多元角度探討,讓族群知識建構不僅屬於學術討論,更與社會永續、文化發展及教育實踐緊密連結。

東華大學行政副校長 Namoh Sakang(石忠山):「分散在不同大學的這些各族的知識中心,事實上在過去三年,他們已經個別做出一些成果,那我們都知道就是說,到明年第一期的五年中長程計畫,即將走入尾聲,那麼接下來就是今年的年底到明年年初,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那就是我們的主管機關,包含我們的原住民族委員會,還有我們的教育部,都要來共同思索,原住民族的知識體系建構,它未來的中長程計畫,它的實質內涵、它的下一步應該是什麼。」

東華大學作為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管中心,串聯不同知識中心,將各自經驗成果相互交流,但石忠山也提醒,各族知識體系盤點徵集工作會持續進行,但接下來將面對新的挑戰,尤其是在AI新時代的科技中,該如何讓原住民知識儲存應用,融入到現代科技中,才能一起走向下一個未來道路。

責任編輯:Nxy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