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仁愛鄉戶政事務所,舉辦流轉姓名特展,展出仁愛鄉原住民族傳統姓名,從日治時期開始殖民以後,族人就必須配合當時政府,冠上不屬於自己的姓名。
仁愛鄉戶政事務所主任 余忠信:「日本時期取用我們原住民姓名,是以片假名的方式,在皇民化時期他用河村五郎,來取用我們原住民的姓名,民國光復時期就改為余天衣,在113年姓名條例改完以後,我們原住民可以單列,Batu Qalavangan。」
在這次展覽中,仁愛鄉戶政事務所,展出仁愛鄉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部分戶籍資料,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見原住民族在遭受殖民統治後,傳統姓名就遭受隱沒,取而代之的變成統治者用習慣的文化,來加諸到原民身上,此外除了展覽外,仁愛戶政也協助族人,取得早期的戶籍資料,方便整理家族族譜。
仁愛鄉居民 高俊德:「從那時候的名字是從日本人的名稱名字,一直到國民政府有改了國民的名字,我們那時候的認知,還是會覺得有一點歧視,有一種名字的歧視,然後一直到現在,就改了現在用羅馬拼音,我們一看就知道他是原住民,我們這種的凝聚力會更強。」
仁愛鄉戶政事務所主任 余忠信:「戶所已經做好我們日據時期的姓名串接,只要民眾有興趣,都可以找到,之前祖先索取的日本名字,可以做一個串接,可以做一個相關族譜的製作。」
除了姓名變化外,展覽中也展出早期部落街道名稱,演變的歷史脈絡,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族人對過去百年間,不同時期的戶政政策及歷史演變,有更多認識。
責任編輯:王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