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高齡駕駛、老人詐騙! 成網路「高齡負面語」關鍵字

大綱

近日台北捷運發生長輩遭年輕乘客踹傷事件,引發社會對「敬老風氣」的討論,網路上也有對長輩的負面標籤,如「高齡駕駛」、「老人詐騙」等,也都反映出潛藏的年齡歧視;不過部分生活在都市的原民長輩們,還是認為年輕人的敬老傳統依然深厚,仍會主動讓座、態度親切,展現出相互尊重與包容的文化。

當前社會對高齡族群的態度存在許多年齡標籤與刻板印象,從網路討論到媒體報導中,常見「高齡駕駛」、「老人詐騙」等負面詞彙,根據弘道基金會與DailyView公布的網路高齡負面用語調查報告,社群中近半數與高齡者相關的用語都帶有偏見色彩。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林福岳:「優先座(優先席)這是學日本的,不管什麼用語,這一類的爭執或者衝突發生,媒體就把這個形容詞扣上去了,所以我們就會既定下老人都很番,很容易跟人家起衝突。」

弘道基金會執行長 李若绮:「當我們在老化的過程當中,我們希望這個社會環境是怎麼樣看待我們的,怎麼樣用一字、一句、一個詞來定義我們的,我們一起學習,變成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不過與這樣的網路氛圍形成對比的是,部分生活在都市的原民長輩都表示,都市敬老的風氣仍十分普遍;尤其在公車與捷運上,常遇到年輕人主動讓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年長者 雲燕美:「雖然我們頭髮不白,但是他們會讓我、看我的型態就知道,讓座位給我坐,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就是說在都會區的年輕人,都非常的會尊敬老人家。」

年長者 朱金女:「所以我就覺得說,我在都會區這麼多年的生活,我覺得我很幸運、還是很幸福,說真的我沒有被歧視過。」

另外從照服員的觀察來看,長輩若能維持規律生活並保持社交互動,透過青銀共融、參與文化課程等方式,不僅能在日常中找到歸屬感,也有助於減少孤立帶來的情緒低落或行為失序的情形。

台北市原住民長青學苑照服員 林惠美:「因為他們就是平常都會走出家門,所以都會跟大家聚在一起,所以他們的凝聚力其實是很好的,然後也會有一些社交的活動,其實對他們的生活跟心情其實都是滿好的。」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以尊重取代偏見的標籤,已成為世代共融的重要課題,唯有營造友善的社會氛圍,與長輩彼此學習、互相理解,才能真正邁向共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黃金倪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