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育兒環境,取消寧靜車廂。」
高喊「取消寧靜車廂」的口號,訴求的就是台灣高鐵在九月分上路的「寧靜車廂」,有家長團體認為這樣的政策容易對育兒環境產生誤解,覺得對親子乘車並不友善。
台灣基進秘書長 吳欣岱:「台灣高鐵做為一個公股主導的大眾運輸公司,他在政策的推動上本來就會有社會的示範意義,所以應該要更加謹慎。」
高鐵13日發出聲明回應,自從「寧靜車廂」上路以來,從9月22日到10月8日已經進行超過1萬3千次的勸導,再進一步分析,將近一半是乘客在車廂內講電話、約三成是大聲交談影響他人,還有沒戴耳機追劇、聽音樂的情況;至於幼、孩童被勸導的案例,僅屬極少數個案。
「車廂寧靜要配套,別讓爸媽扛壓力。」
不過,也有政黨團體認為,高鐵在推動車廂寧靜的同時應該要有更完善的育兒配套,或是考慮只在部分車廂實施。
時代力量黨主席 王婉諭:「所以我要求高鐵公司必須要正確地來宣導、並且要完善規章,並且該改善執行的方式上應該要徹底地落實。」
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 甘崇緯:「也就是我們不管坐在哪一節車廂,我們的手機本就不應該開擴音、大家講電話本來就應該壓低音量,或是能移動到車廂的頭尾就移動、如果不方便移動也請儘量簡短。」
高鐵14日也再次回應,表示「寧靜車廂文化」推動以來獲得旅客普遍支持,整體成效良好,並再次強調,勸導內容並不包含嬰、幼童及孩童或因疾病等因素影響自主能力的乘客;而高鐵也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讓車廂成為相互尊重、友善包容的公共空間。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