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在台灣女孩日前夕提出「月經幣」政策,比照文化幣模式,建議由衛福部統籌預算,讓16到22歲女性每年可領取固定金額,自主購買生理用品或相關必需品,落實身體自主與平權。
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理事 江心怡:「對我們來說16歲的女孩,她其實已經是有自主權了,她可以完完全全地為自己作主,那對這樣子的孩子跟家庭來說,這個政策不但不只是經濟上的實際的補助,它事實上也是彰顯女孩,可以掌握身體自主權的一個具體的政策。」
台灣近年推動月經平權,但學校多僅針對弱勢學生提供生理用品,仍有貼標籤與使用受限問題。學生代表也指出,現行補助計畫中生理用品多半淪為形式,對實際需求幫助有限。
性別平等學生倡議連線代表 邵思宇:「以我自己為例,我每月要使用約170元的衛生棉,吃掉90元的止痛藥,政府應該積極避免讓月經成為,在財務教育健康的層面上不平等來源,因此我們支持月經幣政策,讓有月經的學生能根據需求,購買生理用品甚至是包含止痛藥等等,維持經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月經幣不只是補助設計,更是一種社會態度的轉變,代表國家願意尊重女孩,倡議團體期盼月經幣政策,能成為更全面的月經平權方案,讓女孩在身體與選擇上,都能擁有真正的自主權。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