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感疫情較往年提早兩個月升溫,而政府也在10月1日開始提供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的施打;希望台灣在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當下,能多少減輕目前的醫療量能的負擔。
衛福部疾管署長 羅一鈞:「事實上過去這兩個月,今年連續9周上升整個就診人次的話,在上周最新的統計是已經來到這個15萬多的人次、超過15萬人次。」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張峰義:「該打疫苗要去打疫苗、你才能得到保護,像這個流感疫情來,你越早接種疫苗的話越快得到保護衣,不是打了立刻就能有保護,打了要兩三個禮拜(才有作用)。」
根據疾管署最新資料指出,今年新冠與流感通報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呼吸道疾病並未消失;然而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針對全台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卻顯示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對於疫情的認知與行動有相當的落差。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祕書長 謝顯森:「包括他可能不符合公費的資格、他擔心疫苗的副作用、或者是他覺得他已經有足夠的保護力、或者他覺得他不是高危險的這個族群,種種的理由可能都存在。」
除此之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詹明錦也提醒,長照機構也是高風險族群聚集的場域,一旦爆發疫情容易導致群聚感染,恐怕會衝擊台灣醫療的量能。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祕書長 詹明錦:「我們應該除了疫苗的施打以外,那平日的話就是做好落實守護衛生、然後環境清潔消毒,還有呼吸道的咳嗽禮節、還有每一個人自我衛生習慣、環境清潔消毒等等,是非常重要的。」
醫界呼籲,守護醫療量能不能不僅靠政府或醫院、必須全民參與,透過施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有效減少疫情擴散。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