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切好的蔥末盛好備用、紅蘿蔔切絲,切成好入口的大小,擠在2坪不到的陽臺,廚師忍著悶熱的天氣、準備長者的午餐。
樹林原動力文健站廚師 Masaciang(林春美):「下雨的時候就會飄進來,天氣熱的時候,他們在裡面吹冷氣的時候,我就(覺得)always我又被關在外面了。」
她是Masaciang、樹林原動力文健站的廚師,去年5月開始料理長者膳食,剛接任的大挑戰,就是份量的拿捏時常抓不準。
樹林原動力文健站廚師 Masaciang(林春美):「(當初)甚至調味我也不知道怎麼拿捏,清淡一點的時候,長輩他們就會自己偷偷來廚房拿一瓢的鹽巴,自己在湯裡面做一點調味,有時候看了就會很不好意思。」
好在調整之後,也抓住了長者的飲食習慣,不僅如此,更是有長者會協助料理,就連營養攝取也都符合長者需求。
樹林原動力文健站長輩 Haciang:「我先會想差不多幾個人吃,然後想好三菜一湯,你要符合大家的口味,不能說(按照)自己的口味,我現在都是鹽都很(少),因為老人家嘛,盡量少一點,還不能說(加)不能太多,(若)他們講不好吃我會生氣。」
樹林原動力文健站廚師 Masaciang(林春美):「有一些食材纖維會比較硬,那我就會稍微再切小一點,一個主食、再兩個蔬菜,然後再(搭配)湯,阿桃姐她會幫我前置(備料),會幫我洗菜,她可以的話也會幫我煮個一兩餐。」
然而,設立12年的樹林文健站,也常出現廚師空缺的窘境,期間或許是照服員親自下廚、或是訂購餐廳便當,營養攝取就能打上問號。
樹林原民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Api Ako(陳宗伶):「外面的便當通常都是很油、高鹽,所以在對長者(營養)來說,這個部分就沒有那麼好,有的文健站他們也是活動中心,但他們就有限制是不能夠煮菜。」
然而,長照3.0上路,擴大4項服務,其中調高營養照護的給付額度以及服務範圍,提供有需求的長照個案申請;但文健站並非正式長照單位,無法直接申請,需透過長照專線1966,由照管中心派員評估通過,才能提供單一個案(長者)。
樹林原民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Api Ako(陳宗伶):「如果說要把營養師也納入在講師的部分,因為營養師來都只是單次做一個講座而已,我們有時候會利用衛生局或衛生所的資源,邀請營養師來給長者上營養課。」
不過,長照3.0上路之後,該如何整合資源、使用資源,文健站似乎仍沒有頭緒,依舊維持2.0的服務,但政策在走、原民長者是否有感,仍須中央部會審慎關注。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