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主播,原文會終於要在桃園青埔有了新家,這裡交通便利、也是六都中原住民人口最多的地方,同時還串起Kiri文創園區、陽光劇場跟桃園市立美術館,未來將會成為桃園市的文化走廊;但隨著原文會與原語會的進駐,雖然在製播時數與文化推廣的力道會更強,但員工的權益也得兼顧。
原住民族電視台從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從最早期的東森、後來又到公視、再轉到中視,就這樣搬來搬去,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無奈,每一次錄製節目還要看人臉色、調檔期,加上場地與設備條件的限制,常常難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完成;即使2014年起改由原文會接手並開始自主營運,但仍是透過租賃辦公室來經營,但這樣的漂泊終於要劃下句點,很快的,原文會就要在桃園青埔有了自己的永久會址。
那大家就好奇了,原文會永久會址落腳青埔有哪些原因,而新會址又有哪些優勢?答案就要從桃園市說起,這裡是六都裡原住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市、有超過八萬位的族人生活在此,同時桃園也是台灣的國際門戶,機場、高鐵、機捷三鐵交會,讓每一位國際旅客一下飛機就能感受到滿滿的原住民族文化;再加上桃園的生活條件相對親民,不論交通便利、教育資源或房價負擔,都讓這座城市成為最理想的落腳地,而當時的市長鄭文燦便把原文會要有一個固定的家這個想法,納入桃園捷運A17領航站旁的開發藍圖,從此,青埔就成為承載原文會夢想的地方。
而青埔也正逐漸成為一條文化走廊,A17領航站的設計是機場捷運全線唯一的原住民主題站,月臺的裝置藝術以「原力進站」為主題,而車站對面則是KIRI文創園區,進駐的廠家八成都是原住民創業者,進一步放眼周邊還有可容納一萬五千人的陽光劇場;與此同時,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館陸續落成,讓原本只是為原文會尋找固定基地的規劃,最終提升為全國指標性的文化地標。
不僅如此,未來的藍圖也很精彩─原文會要進駐「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原語會也會一起落腳,到時候,不只節目製播量會逐年增加,語言推廣的道路上也能更有力,但就算未來藍圖再美好,搬遷過程中仍存在不少挑戰;內部員工之間對於新會址的看法各有不同,需要更多時間來溝通做協調、並凝聚共識,同時,外部相關單位的支持也十分關鍵,否則再好的計畫也難以順利推動,唯有在兼顧員工權益的基礎上從制度、資源到環境都能妥善安排,才能在為族人努力的同時,也能讓同仁安心搬遷新會址。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