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民團控漁船涉非法捕鯊無作為 漁業署回應

大綱

綠色和平基金會揭露,有台籍漁船去年(2024)8月在北太平洋禁漁區非法捕鯊,其中獵捕瀕危鯊魚畫面也都被拍下,但保育團體指出,漁業署迄今尚未針對相關漁船開罰,因此質疑制度性失靈,要求行政院介入調查並進行改革。對此,漁業署回應表示,該海域為自願性禁漁區,部分漁船為了蒐集科學資料獲准試行作業,全程均有監控管理。

台籍遠洋漁船非法捕鯊行為再遭揭露。綠色和平基金會6日在漁業署前召開記者會,表示早在2024年8月,便目擊4艘台籍遠洋漁船在北太平洋禁漁區內進行捕撈,甚至拍下水鯊與馬加鯊遭獵捕的畫面。事發至今已超過半年,卻不見主管機關裁罰,質疑政府執法失能。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 黃馨儀:「當初目擊到這四艘漁船的時候,其實我們有進行隨船拍攝,在這個隨船拍攝的時候呢,我們就已經有拍攝到,他們就是有去獵捕到水鯊及馬加鯊這兩種鯊魚,這兩種鯊魚分別是在瀕危物種白皮書中,被列為近危及瀕危的兩種物種。」

綠色和平基金會也指出,從2017年至今,漁業署雖設有24小時監控中心,卻從未對類似違規行為進行開罰。認為制度性漏洞亟需全面檢討,並提出三點具體訴求,包括公開漁船VMS(漁船)軌跡、推動百分百電子觀察員制度,以及系統性改革通報與執法流程。現場行動者更穿上制服、戴上眼罩,象徵政府「睜眼說瞎話」。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 黃馨儀:「更甚至其實往回追溯至2017年,從2017年以來從來都沒有過,所以我們懷疑其實這個執法的系統,可能出現什麼系統性的問題,才造成了這樣子執法紀錄零的結果出現。」

面對綠色和平基金會的質疑,漁業署回應指出,綠色和平基金會所稱的禁漁區屬我國自願性管理措施,部分漁船從2021年起已獲准試行進入該區,進行鯊魚科學數據蒐集,並強調配合國際組織規範進行監控與管理。

然而綠色和平基金會認為,管機關仍應強化執法透明度與社會監督機制,避免形成制度落差。面對國際永續浪潮與貿易規範雙重挑戰,未來如何在資源保育與產業發展間取得平衡,將是政府與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責任編輯:Pawan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