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細緻手繪圖稿,不僅呈現台東部落教堂的設計原貌,更是已故天主教修士傅義珍貴的建築遺產跟時代見證。國立史前館透過《聖堂光影》特展,展出傅修士在台期間所設計的七座重要教堂圖稿、建築模型,以及生前使用的工具,吸引眾多信徒與建築愛好者前來一睹風采。
都蘭天主堂教師 楊贊妹:「傅修士對他的建築是要求很高的,而且一定要做到最好、最美這樣,我的家裡也是他設計改造的,一直到現在40年都還是像新的。」
傅義修士的貢獻不僅止於教會,更深入部落社區將建築美學帶入當地生活。1965年自瑞士來台,在長達41年的傳教歲月裡,他留下了上百件作品,並在2006年返鄉前,將2,000多張手繪設計圖捐贈給史前館,其教堂設計融合歐洲現代風格,重視日照與通風,與東海岸自然景觀相映成趣,見證原住民族的信仰與生活變遷。
觀展民眾 王志弘:「他(傅修士)設計扇形教堂,然後讓教友更主動地參與,所以他整個設計當中,是把教友的角色呈現出來的。」
策展人 劉世龍:「當初(傅修士)在瑞士設計的第一棟教堂的設計風格,都一直沿用到臺灣。」
史前館表示《聖堂光影》不僅是靜態展覽,更是一場與歷史和人群的對話,希望透過傅義的作品,回顧白冷會的傳教歷程,見證信仰如何影響部落文化與地景變遷。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