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保地禁伐補償條例六月分修法通過,將每公頃補償金從3萬提升到6萬元。然而上個月各部會預算出爐,有立委發現原民會針對禁伐補償的預算,根本沒編足。立委鄭天財指出,113年度禁伐補償編列21億元,若以明年補償金提升翻倍,原民會應至少編列42億元以上,然而114年原民會只編了27億多元。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鄭天財):「當時就特別提到禁伐補償條例,這是一個法律義務的支出,這個是一定要編的,希望能用額度外,不要去排擠其他原民會的預算,應該要額度外去編列現在,不但沒有編足,而理由到底是什麼?原民會還沒有說明。」
修法後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度坦言,預算來源傷透腦筋,過去鄭天財也建議依照原基法,農業部等單位也應負起補償責任。不過如今預算已通過行政院會,原民會也未回應未來預算安排。
行政院代理發言人 謝子涵:「在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當中,行政院所核定原民會、及所屬公務歲出成長幅度是將近12%,那是大於整體歲出預算成長幅度約9.8%這樣的數字,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持原民會各項業務的推動,來保障原住民族的權益。」
行政院代理發言人謝子涵進一步說明,原民會預算提升,可在預算內分配相關資源。但這似乎也不符合在野黨期待,編列額外預算而不影響原民會其他業務推動。
國民黨立法委員 Sasuyu Ruljuwan(盧縣一):「明年實施沒有問題,也不會打折扣、也沒有但書、也沒有附加條件,這是大家比較擔心的問題。」
禁伐補償修法以來問題重重,一開始民進黨團總召以錢花太多為由不同意修法,直到修法三讀過後傳出行政院覆議消息,甚至規劃申請附加條件被稱3+3爭議。雖然最終傳言不攻自破,但至今預算來源諸多爭議。一項政策儼然成為各方攻防,原民政策協會理事長陳旻園認為,這不利族群政策發展。就如禁伐補償條例修法,除了單純補償金之外,還有更多整體原住民族的討論議題。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 Yapasuyongu Akuyana(陳旻園):「我們在講說很多族群民族,就出現保留地更大規模買賣,過去可能是流到非原民身上;那現在變成原民自己內部的剝奪,甚至是統一集中流向某些特定原住民個人,這其實對整個土地政策來說是不利的,那只是說我們有沒有希望說,藉由這次禁伐補償的修法,也並去看到這個問題。」
陳旻園表示,許多政策應回歸原民社會,如公聽會等形式充分討論。否則原住民族權益,容易失去主體性,甚至淪為各方制衡的談判籌碼。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