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原民移居都會,語言、文化都逐漸出現斷層,而描繪生活的傳統歌謠也漸漸失傳,不少文健站為了減緩長者老化,開設懷舊課程讓長者分享自己族群的古謠,也讓自己的孩子一同學習吟唱;不過就有長輩感嘆,雖然孩童能輕鬆唱出傳統古謠,但是族語的學習仍是傳唱古謠的一大困境。
孩童 黃晧鑫:「(今天參加比賽你很緊張嗎)因為有其他人過來。」
觀音建國文健站長者 Aping (胡秋香):「他只要練習1、2天他就會學會了(古調),在家裡都教小朋友講母語,平常是大人會講族語可是小孩子聽得懂,(但)因為他們時間都在學校都比較不會講,就講一些些簡單的(單字)。」
當代青年、孩童的族語能力較難理解歌謠的意境,都會文健站長者的族群多元,更是讓傳唱古謠的難度大大提升,有時長輩就得花大把心力、時間來學習其他族群的歌謠。
觀音建國文健站長者 黃秀英:「有一點難因為族語不一樣,就練習好幾天,可能有一些咬字的時候也是不太準,就盡量一直練。」
聲浪文健站照服員 Iwan (李季諭):「雖然大家不會注音也不會拼音,但大家都是用自己會的國字來學習,當然我會有一點困難,但大家都是很積極地去學,那我們都是先了解歌曲的意思,然後我們再去學不同的族群的語言,其實對我們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想盡辦法也要學會,實實在在地展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但危機也是轉機,隨著人口的移動讓古調的傳唱度再大大提升,而城市聚落的多元組成,也描繪出都會原民的新樣貌。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