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ayasay號阿美族傳統竹帆船,9月28日順利從東河金樽海灘出海,航向海洋前往綠島。台東南島社區大學總幹事 劉烱錫表示:竹筏是南島民族早期遷移的工具,台灣原住民族一直保持到20世紀,隨著被便利的馬達及膠管取代,利用自然材料製造,及天然動力、人力的航海文化因此而沒落。
台東南島社區大學總幹事 劉烱錫說:「我們希望藉由這個Sanayasay號,這樣的一個帆船復興,讓台灣人看到,這一塊南島原住民保留下來的重大的文化資產。我們在探討南島族群在遷徙的時候,發現竹筏文化是台灣在人類航海史上,可以說是台灣的特色,而且是非常關鍵的特色。」
竹帆船特別委由阿美族工藝家Laway及部落的族人,利用自然素材竹子、黃藤、雀榕等,以部落傳統工藝文化智慧製造而成。
阿美族工藝家Laway(賴進龍)說:「這種竹帆船,有一位長者說要加風帆,阿美族過去是有帆船,像這種竹筏是有風帆的,我們聽了之後我們就遵循,試著去做加風帆,剛開始我們都不會,不曉得要怎麼做,現在在我們不斷研究下,風帆就愈做愈大,所以我們才有信心。」
竹帆船重要的風帆,由Amis旮亙樂團的團長少多宜跟都歷部落族人,特別利用生長於海岸的黃槿木樹皮膜,曬乾後編織成長寬5公尺的帆布。
Amis旮亙樂團團長 少多宜說:「我們在其他國家有看過做這個,也是長者的傳統智慧,絕對是我們的智慧都來自於長者,我們的長者非常會編織,現在才有東西可以編成,尤其都歷部落,非常會編織的部落,能夠復振這個傳統智慧令人振奮。」
Sanayasay號阿美族傳統竹帆船,出海、揚帆後順利平穩地航行在海洋之中,但到黑潮帶為了抵抗強勁的洋流,途中就靠戒護船拖拉,接近綠島後再划行進入南寮漁港。
Sanayasay號風帆手Kacaw(阮文彬)說:「其實我們這個帆還是抵不過黑潮的水流速度,所以我們還是被,原本是要往南的,但是還是被漂到往東北的地方,就沒有辦法直接,原本我們預計是說先往南邊,然後再藉著黑潮的流水,再把我們推到綠島這裡來。」
台東南島社區大學五年前開始致力於阿美族傳統帆船研究,9月28日終於首次航向海洋跟綠島完成創舉,令參與者及部落族人感到振奮 ,希望尋找出台灣南島原住民族群海上遷徙的證據。
整理:施容亘/責任編輯:林芷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