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轉型正義」四個字,會先想到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的原民日,向原住民族道歉,還是台灣這片土地上,遭受到政治迫害的過往? 為了回應這艱澀難懂的四個字,也因應12年國教多元文化的核心素養,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攜手」台北市歷史學科平台,以「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納入高中歷史課程」為主題,要帶領歷史及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師,進行原轉內涵的研討及教案設計。
參與研習教師黃淑靖表示:「轉型正義它很難教,誰的正義然後什麼叫做轉型,到底有沒有歷史真相這件事,我想知道說,到底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待這一段歷史,沒有人敢講絕對真相,比較趨近於真相,所以我就來這邊學習,希望能得到一些想法。」
要消化並轉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內涵讓學生了解,即使是深耕教育界38個年頭的教師,仍是一項不簡單的大工程,對此,國教署在今年上半年就聯合東華大學,培育了一批種子教師,組成巡講團,從自身經驗,協助第一線教師。
講師Picalang kipi(余年華)說明:「原住民到底在爭取什麼,總統為什麼要做這種高度的道歉,這種東西是先讓一般教師,要能夠了解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這是最難的。」
講師蔡佳純解釋:「現在剛好在學校教毛利人的傳統,我只要教到一個段落,我就是跟原住民族的處境來做比較,我覺得學生好像比較會說,對耶我以前怎麼沒有想到,我覺得教育這件事,它想到就是說,我以前怎麼沒有想到,就比較容易持續學習這樣子。」
研習課程也以升學優待議題進行教案分享,從人文關懷角度出發,梳理升學優待的成因、比較現有的升學優待方式,進而帶領學生進入議題探討。
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Paicʉ Usaiyana補充:「我一直覺得原住民的一些重要的議題,單靠原住民老師其實是不夠的,這個議題是台灣,所有人應該都要知道的 一個議題,它其實是需要更多的不同族群,不管是漢人或是原住民都可以一起來學習 一起來推動。」
參與研習教師也期待,未來的歷史課本,能廣納原民的藝術、文學等內容,開拓被政治迫害之外,原民精彩豐富的文化內涵,進而展望未來並落實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公平正義。
責任編輯:芷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