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馬太鞍溪河床高出堤防 水利署開挖水槽引流

  • 發布:2025-10-15 19:04
  • 花蓮光復
  • Lo'oh

大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下游堤防嚴重受損。如今雖完成臨時土堤搶修,但居民仍憂心河床比堤防高出五十公分,恐成潛在危機。水利署強調,已開挖深水槽引流,打造雙層防洪防護帶,全力防範下一場豪雨。

站在馬太鞍溪河床上,鳳義里里長指著腳下說,這裡原本是河底,如今卻比防汛道路高出50公分,一旦大雨再來,水恐怕直接漫進鳳林鎮。

鳳林鎮鳳義里長 蕭文立:「我現在站的地方是馬太鞍溪的河底,現在河底比我們的防汛堤防還高,水一下來就往鳳林流啦,就直接流下去了。(所以整個是高過路面)高過路面啦,河道比防汛道路高了50公分了。」

居民也坦言,這次災後仍是不放心,擔心同樣的災情再度發生。

大同村長 邱金仲:「因為這個事情也不希望再重複的發生,絕對不能,當然我們會比較做撤離的準備。」

水利署則表示,永久復建工程已經啟動,預計明年4月完工。現階段開挖”深水槽”引導水流,12月底前將完成一百萬立方公尺疏浚,明年再追加兩百萬,115年底最終總量將達六百萬立方公尺的淤泥,全面降低河床高度。

水利署總工程師 張庭華:「所以我們也必須透過長期的疏浚工程,讓我們的河床水位能夠降低,相對來講就能夠獲得更大的保護,這是我們會仔細來辦理的事項,我們除了馬佛溪、光復溪上游的在疏浚之外,花蓮溪我們也是持續會做清理,包含箭瑛大橋下游以下,都是我們長期要做的工作。」

不過林保署也提醒,目前堰塞湖仍有約一億立方公尺的土方,一旦極端降雨量單日達200毫米,仍有紅色警戒風險。

佛祖街居民 潘先生:「24小時可能有些困難度,要徹離到哪裡?收容所
也有一定的數量,(那像這種還沒走的24小時內)(要你們挨家挨戶地撤你有辦法嗎?)我就很困難通知,有的人沒有line,有的老人家不知道,有的坐輪椅,有時候就要一個小時,等誰來幫他,把他帶走也是很困難的。」

在地居民盼工程能如期完成,也呼籲政府針對弱勢撤離機制加強規劃,讓馬太鞍溪不再成為不定時炸彈。

責任編輯:王涵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