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街道上,滿是泥濘、樹枝以及大量垃圾,一不小心民眾就可能被刮傷刺傷,汙濁的泥水可能增加感染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以及腸胃炎的風險,可能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受汙染的土壤、水以及食物而感染,一名阿陶莫青年、同時也是護理師的Tali就說,許多民眾因為清掃受傷、卻忍耐不就醫。
護理師 Tali:「(災民與志工)很忍耐,不敢來這邊,所以我剛剛下去巡訪下面受災戶,其實還滿多因為傷口感染不敢來看的,甚至已經有發燒、已經去急診的(民眾),還有眼睛感染、起水泡。」
藥師 蔡小姐:「因為整理家園穿雨鞋受傷,我們會請他們來換藥,因為他每天都在這,他不會離開這邊,也會有行動的人員幫忙包紮,應該是說換醫材、敷料的部分。」
然而,這幾天光復天氣穩定,不僅容易孳生病媒蚊,而路邊的淤沙也逐漸變乾,來往的救難車揚起的大量粉塵,也讓清淤的青年受到影響。
太巴塱青年 Liay:「喉痛開始痛之後,就開始感覺有痰,開始鼻子有鼻塞流鼻水,晚一點的時候比較嚴重,頭開始好像會有點熱熱、燒燒、痛痛的,有流汗,但是沒有到冒冷汗。」
護理師就表示,民間團體設在阿陶莫的物資站,因為缺乏醫師駐點,若出現用藥需求,仍需舟車勞頓才能領藥。
藥師 蔡小姐:「因為沒有醫生在駐點的關係,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用藥,就只能是幫你把傷口清洗乾淨,然後幫你把它蓋好、包紮好。」
護理師 Tali:「也是滿需要開慢性處方箋的,因為很多老人家沒辦法過去,還有心理(諮商)資源,像前面有一家,他說他真的很怕,晚上不敢睡覺,但是他也沒有空去前面(市區)看心理醫師。」
對此,疾管署建議民眾以及志工,應落實防疫三保:裝備保護、飲食保戶、清潔保護。若出現身體不適,請儘速就醫,避免傳染病威脅。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