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月眉聚會所基地發現陶片,經試掘確認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文化層,文化局文資科高度重視,要求進一步評估。
月眉部落聚會所一再延宕,族人盼望能在保存文化資產的同時,早日擁有專屬的聚會空間。
上月眉部落傳統領袖 邱財章:「縣政府來這邊勘查,最好是儘早有這個結果啦,這是我們部落的希望啦,因為多年來我們的聚會所大部分都是借人家的私有地,這一次的勘查希望能夠有很好的結果啦。」
文化局邀集文資委員到現地會勘,專家建議將聚會所主體設在基地北側,因為沒有文化層,施工可搭配考古監看;南側則保留為停車空間,並禁止深掘,以「覆土方式」保護遺址。
文化局文資科長黃用斌:「所以它在減輕策略的一個建議上,應該會是把主要聚會所的量體,主要量體是會在(基地)北區的部分,我們可能會建議整地的方式就不要觸及到文化層的部分,盡量是用墊土的;南區的部分就不要去做擾動,第2個部分就是它會開始放樣,在落柱的地方工程在進行的時候,針對落柱的地方下挖的部分,我們一樣在施工監看一次。」
文資委員 葉長庚:「未來這個月眉聚會所的興建,我們會建議說,如果他們在後續的設計規劃上面將需要開挖,還有落柱的地點是在北邊,這個已經確定沒有文化層的空間的話,或許可以伴隨著所謂的考古
施工監看的作為去進行,這樣就會比較好。但是針對南邊的部分我們就會建議在規劃上以盡量不下挖,然後以回填的方式、填土的方式去進行施工的設計。」
文化局文資科也強調,後續施工過程將採分階段監看,避免破壞文化層,並把會勘建議正式行文給壽豐鄉公所,作為工程的重要依據。
壽豐鄉民代表會副主席 馬其山:「為了保存這個歷史古物,所以結論就是我們委員這邊希望我們規劃設計的時候,用填土的方式會比較安全一點,而且工程會比較順遂,所以站在我們部落裡面族人的一個期望, 希望能夠早日來完成,因為104年到現在整整已經十年的時間。」
族人與地方代表則期盼,歷經十年延宕的聚會所,能在文化保存與部落需求之間找到平衡,讓部落早日擁有專屬的聚會空間。
責任編輯:王涵